我們知道我國的法治化在不斷的完善,人們對于知識產權以及名譽權都有很強的保護意識,在這樣的環境下很多商品以及商業品牌都有自己的名譽權,對于詆毀、侮辱名譽的行為就要承擔法律責任,那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罪客觀方面構成要件是什么?下面就詳細介紹。
一、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罪客觀方面構成要件
罪體
行為: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罪的行為是捏造,并散布虛偽事實,損害他人的商業信譽、商品聲譽。這里的捏造,是指憑空編造、散布,是指以各種方式在公眾中宣傳、擴散其捏造的虛假事實。
客體: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罪的客體是商業信譽、商品聲譽。這里的商業信譽,是指經營者在商業活動中的信用程度和名譽,包括社會公眾對該經營者的資信狀況、商業道德、技術水平、經濟實力等方面的積極評價。商品聲譽,是指企業投放市場的商品在質量、品牌、風格等方面的可信賴程度和知名度。
罪責
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罪的責任形式是故意。這里的故意,是指明知是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的行為而有意實施的主觀心理狀態。
罪量
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罪的罪量要素是給他人造成重大損失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這里給他人造成重大損失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參照《追訴標準》的規定,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給他人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五十萬元以上的;
(2)雖未達到上述數額標準,但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①嚴重妨害他人正常生產經營活動或者導致停產、破產的;
②造成惡劣影響的。
二、 處罰
根據刑法第221條之規定,犯本罪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刑法第231條規定,單位犯本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個人犯罪的規定處罰。
三、司法認定
1、合法行為與損害商譽行為的界限
認定合法行為與損害商譽行為的界限,應當區分損害商譽行為與新聞監督行為、合法投訴行為。對于新聞機構經過正常采訪,公開披露、曝光、批評一些商譽不好的經營者和一些消費者通過正常渠道(包括在報紙上刊登文章)反映經營者產品有摻假、低劣現象的行為應予法律保護和支持。這些行為都是合法行為。其法律依據是《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名譽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1998年3月18日)所作規定:“消費者對經營者產品質量進行批評、評論,不應當認定為侵害他人的名譽權。但借機誹謗、詆毀、損害其名譽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名譽權。新聞單位對經營者、銷售者的產品質量或者服務質量進行批評、評論,內容基本屬實,沒有侮辱內容的,不應當認定為侵害其名譽權;主要內容失實,損害其名譽的,應當認定為損害名譽權。”例如國家有關部門每年組織對化妝品、家用電器等進行質量抽查,并將質量不符合標準的產品及生產企業予以曝光。這些行為從表面上看有損于企業的商譽,但真實的披露有利于公眾對企業及其產品的正確評價,有利于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不僅不是損害他人商譽的違法行為,而且還是對社會有益的行為。
2、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罪與詆毀商譽行為的界限
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罪與不正當競爭中的詆毀他人商譽行為都是對從事市場交易的經營者的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的侵害,具體表現形式相似,但二者存在本質區別:
其一,行為主體。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罪的行為主體是一般主體,既可以是從事市場交易的商品生產者、經營者,也可以是普通的消費者;而不正當競爭中的詆毀商譽的行為主體限于參與市場競爭的商品生產者、經營者。詆毀商譽行為的主體較為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2條第2款規定,不正當競爭是指經營者違反本法規定,損害其他經營者的合法權益,擾亂社會經濟秩序的行為。第3款對經營者解釋為從事商品經營或者營利性服務(以下所稱商品包括服務)的法人、其他經濟組織和個人。因此,詆毀商譽行為的主體是參與市場競爭、從事相關市場交易活動的行為人,包括法人、其他經濟組織和個人。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罪主體相比較而言更為寬泛,不僅包括經營者還包括出于其他目的的非市場競爭的行為主體。
其二,主觀方面。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罪主觀方面行為人是出于故意,其目的是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動機多樣,既可以是打擊競爭對手實力,也可以是報復泄憤、貪圖利益等。詆毀商譽行為的主觀方面既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過失,行為人一般是出于競爭的動機。
其三,行為性質與法律后果。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罪是對商品生產者、經營者商業信譽、商品聲譽造成侵害的犯罪行為,要求行為必須給他人帶來重大損害或者造成嚴重后果,行為人應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詆毀商譽行為屬于經濟違法行為,只要一經實施,即構成違法,行為人應承擔相應的民事和行政責任。
3、兩種損害商譽行為的具體認定
行為人針對個人捏造并散布虛偽事實,影響他人商譽,應如何認定?如果行為人針對以經營者個人,如廠長、經理、職工、個體工商戶等,捏造并散布有關商譽的虛偽事實,應認定損害他人的商譽,情節嚴重者構成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罪。如果捏造并散布的是有關廠長等個人的名譽的虛偽事實,間接影響他人的商譽,并具有重大損失和其他嚴重情節,構成想象競合犯,依“從一重罪處理”原則予以處理。
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罪侵害的對象是否應具備特定性,即應否指明某企業、某商品?如果行為人沒有提及某個經營者的名稱或其商品的名稱,但從其捏造并散布的事實的內容上完全能推測出明確指向的應認定為損害了他人的商譽權。應當指出的是,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罪對象既可特指某一個企業、商品,也可以是一類企業、商品。例如,某省洗滌劑廠在所生產和出售的洗衣粉商品包裝說明上標示“市場上出售的普通洗衣粉、肥皂均含鋁、磷,會誘發老年癡呆癥、組織學骨軟化、非缺性貧血,助長肺病的發展,”并告誡人們以后不要再去買其他洗衣粉。這是典型的損害某一類商品聲譽的例子。
對于很多的侵犯他人名譽權的行為在我國普遍存在,有很多案例糾紛都是因為名譽權,我國的相關法規對于名譽權都詳細的規定,保障每個人以及物品的名譽。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強制離婚的條件是什么
2021-02-24起訴離婚條件是什么 程序是怎么樣
2021-01-31有婚外情犯法嗎?婚外情是否犯法?
2020-11-30在我國訴訟離婚需要準備什么證件
2021-02-04離婚糾紛答辯狀格式
2020-12-18訴訟離婚訴訟費需要花多少錢?
2020-11-13離婚協議書的法律效力如何
2021-01-192020自愿離婚協議書范本
2021-01-13起訴離婚律師費用是多少
2021-03-19怎么認定夫妻感情破裂
2021-03-03打離婚官司流程是怎樣的?
2021-02-12子女撫養費標準是多少錢
2020-11-18私生子撫養費標準是怎樣的
2020-11-28小孩出生證明丟了怎么補辦?
2021-02-03離婚后女方不給撫養費怎么辦
2021-03-12判決的探視權不執行會怎么樣
2021-03-17非婚生子女變更撫養權應該怎么做?
2020-11-21最新非婚生子女撫養權協議范本?
2021-03-02夫妻二人離婚后奶奶有探視權嗎?
2020-11-15監護人的職責是什么
2021-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