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財經》記者獲得的《土地管理法(修訂草案)》草案(以下簡稱草案)顯示,限制國家強制征地權,縮小國家土地征用范圍,加強對農民土地權利的保護,成為土地管理法修改的重中之重。《財經》記者發現,與現行《土地管理法》相比,《征求意見稿》的章節、內容和篇幅都有了很大的拓展。草案增加了“土地征收”一章,對土地征收的依據、范圍、程序和后果進行了規范。其核心內容是限制政府的強制征地權,縮小征地范圍,將征地補償由“農業使用補償”改為“財產補償”,將失地農民納入“社會保障”。首先,刪除了現行《土地管理法》中關于“所有建設用地必須使用國有土地”的條款,規定“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可以有條件轉讓。這為“集體建設用地入市”掃清了道路。現行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三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需要使用建設用地的,必須依法申請使用國有土地。”,而這些新增的國有土地主要依靠征用農用地。根據上述法律規定,房地產開發等商業項目可以“合法”地依靠政府低價征用農用地,然后高價出售商品房,嚴重損害農民權益。為使農村建設用地與國有建設用地具有同等法律地位,草案增加了第八十八條,專門規定了“集體建設用地流轉的形式和范圍”。該條款規定,“依法取得的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經當地縣級人民政府批準,可以通過出讓、租賃、股權轉讓等方式用于非公益性項目,這意味著在新的《土地管理法》框架下,所有非公益性或商業性的建設項目都可以由農民用自己的“集體建設用地”開發經營,這些建設用地可以“出售”(實際上是出售),可以“租賃”,可以“投資”,也可以“定價”。但該條款也對集體建設用地的交易進行了限制:城市規劃區內的集體建設用地只有在企業破產或合并時才能轉讓。對城市規劃區以外的集體建設用地,只能“出讓、出租、投資、定價”。言下之意,公益性建設用地,政府也可以行使強制征地權。二是明確了公益性用地的范圍,劃定了政府征地權的邊界。
草案新增的第68條明確了土地征收的范圍。國家強制征地限定為兩類:一類是規劃確定的城市建設用地,另一類是規劃范圍外的基礎設施、公共管理和服務設施、軍事設施等公益性項目。同時,“公益性項目用地目錄將另行制定”,這意味著我國將出臺詳細的公益性用地目錄,這對保護農民利益、明確土地使用性質十分有利。上述規定是:“為滿足社會公共利益的需要,下列建設項目需要使用集體所有的土地的,依法征收為國有土地:(一)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建設用地范圍內,由國家確定實施城市建設規劃;(二)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建設用地范圍外,建設基礎設施、公共管理服務設施、軍事設施和其他公益性項目。”
然而,土地學者對本文最后一段有異議。征求意見稿第六十八條最后一款指出:“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建設用地范圍外,為公共利益征用土地建設非公益性項目的,由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批準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依法行政。
學者指出,該條款實際上承認“建設非公益性項目,可以是為了公共利益”。應該清楚地列出這指的是什么樣的情況和項目。否則,條款一旦通過,地方政府很容易借機擴大征地權,這對保護農民土地權利極為不利。第三,征地補償由“農用地使用補償”改為“財產補償”和“社會保障補償”。根據現行《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條規定,被征收土地的,應當按照《草案》中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給予補償,刪除該條,改為“同價、公平合理、及時足額補償”。《征求意見稿》第六十九條明確提出,征收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應當按照同地同價、公平合理、及時足額的原則給予補償,從而保障農民的合法權益現行土地管理法中以農業產值計算征地補償總額的規定被刪除。土地學者指出,這意味著農地征收補償不再按農地原值的一定倍數計算,而是按“同地同價”計算。這種補償方式摒棄了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產值補償”,成為一種接近“財產補償”的“公平合理”方式。
在上述條款中,還明確了新的征地補償標準:“征地補償標準由市、縣人民政府根據當地土地資源條件、土地產值、土地區位、土地供求情況確定,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等綜合因素。”該標準經省級政府批準并報國務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備案后還應公布,作為實施征地補償的依據,這也將提高征地補償的效率土地補償透明化,減少黑箱操作空間。
草案除了改革征地補償標準外,還將失地農民社會保障列為政府的法律責任。草案第73條、第74條要求,保障被征地農民的就業和社會保障權利。第七十三條明確規定:“國家對被征地農民建立社會保障制度。”。同時進一步規定,市縣政府應當“建立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基金,將被征地農民納入社會保障。”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承租人優先購買權被侵犯后應怎么尋求救濟
2020-12-20老婆人在國外要離婚怎么辦
2021-01-04嵌入式軟件能否申請著作權
2021-03-14交警隊鑒定車輛需要多久
2021-01-26如何認定交通事故中的財產損失
2021-02-09婚前借款作為彩禮是夫妻共同債務嗎
2020-12-11父母將房屋贈與子女沒過戶怎么辦
2021-01-07異地案可以移交本地嗎
2021-01-15效力待定合同是否履行
2020-12-21買房定金繳納多少錢,法律有什么規定
2021-01-27勞務派遣合同實習期多長時間
2021-01-06飛機天氣原因延誤賠償
2020-12-14保險合同的解釋適用是擇怎么樣的
2021-02-25有關保險的"法律常識"
2021-01-28“賠款收據及權益轉讓書”能否作為保險合同終結的依據
2021-03-07重復保險的司法認定
2021-01-16撞傷行人駛離現場返回時掉頭撞樹如何理賠?
2021-01-12交強險過期沒交怎么辦
2020-12-09車輛未按時年檢保險公司一定不用賠償嗎
2021-03-11頂包事故保險不賠怎么辦
2021-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