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刑事保證人問題,作者:焦安《刑事訴訟法》明確規定,應當責令司法機關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給予保證人或者押金。然而,我國法律上的擔保人有兩種,一種是民事擔保人,另一種是刑事擔保人。作為刑事擔保人,刑事訴訟法只規定了擔保人的條件、義務和法律責任,而對擔保人的名稱、定義和法律地位沒有明確的名稱和法律概念。筆者認為,應當以法律的形式明確其名稱、法律定義和特征,區分其與民法上保證人的異同,確立其在刑事訴訟中的法律地位及其與刑事訴訟參與人的關系。首先,從法律角度確立刑事保證人的名稱、定義和法律特征。筆者認為,將刑事方面的擔保人命名為“刑事擔保人”更為恰當,更符合法律規范。刑事擔保人一經確定,就貫穿于刑事訴訟的全過程,直至取保候審人的案件終止或終結。刑事保證人姓名的設定可以使其更加具體化、規范化、科學化,更好地適應刑事訴訟的需要,從而更好地為刑事訴訟法服務。
在確立了刑事保證人的法律名稱之后,應當對刑事保證人的法律概念進行界定。筆者認為,刑事擔保人的法律概念應當是指在刑事訴訟過程中,與本案無關,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關系密切的具有完全民事法律行為能力的中國公民。司法機關保證他符合法定條件,保證中國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因此,刑事保證人具有以下六個法律特征:第一,刑事保證人的主體必須是具有中國國籍的公民。只有按照我國《國籍法》的規定,具有中國國籍的公民才能擔任刑事擔保人,具有外國國籍、多國國籍、無國籍的人不能成為刑事擔保人的主體。第二,刑事保證人的身份必須存在于刑事訴訟過程中。法律地位一經確認,即享有法律賦予的權利和義務,直至案件終結或終結。第三,刑事保證人是享有完全民事法律行為的人。作為一個公民,行動能力取決于年齡和正常理性。根據我國法律,年滿18周歲的,具有完全行為能力,可以獨立從事民事活動。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公民主要由三個方面構成:具有民事行為能力的民事法律行為、意志的真實表達和法律上的預期效果。第四,刑事保證人必須是與本案無關的公民。如果涉及本案,即使其行為不構成犯罪,也可能影響案件的公正處理。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醫療過失行為的特殊性
2020-12-21路橋征收房屋公示時效是多久
2020-12-08工傷賠償申請流程
2020-12-26案件審理后有哪些執行程序
2021-02-05連帶責任范圍大于補充責任嗎
2020-12-02個人合伙的條件是什么
2021-02-27父母不撫養孩子孩子要贍養嗎
2021-03-10喪偶再婚領證的時候需要提供什么
2021-01-01五保戶誰贍養誰繼承嗎
2021-01-19農村老人去世后,其拆遷安置房子女該如何分配
2021-01-24給人幫忙算雇傭關系嗎
2020-12-16房產面積的測量是怎樣規定的
2021-01-13公司可以內部調動勞動合同的變更與解除嗎
2020-11-23云南省教師試用期工資標準
2021-01-26人身意外傷害保險費的計算方法是什么
2021-03-11追討賭資被殺身亡,保險公司應否承擔理賠責任
2021-03-10什么是車上座位責任險
2021-01-10保險費交清與本保險合同是否生效
2021-01-29新保險法增加哪些規定
2021-01-05農村機動地需要交錢嗎
20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