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者有不同的主要法律特征。
(一)申請勞動爭議仲裁的時效與訴訟時效是不同的法律概念
1、訴訟時效是指權利人在法定期間內不行使權利即喪失請求人民法院依法保護其民事權利的法律制度。《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七章對訴訟時效的基本規定是:當事人自知道或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符合本法第136條規定情形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在訴訟時效期間的最后6個月,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礙不能行使請求權的,訴訟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訴訟時效期間繼續計算。訴訟時效因提起訴訟、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計算。但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法律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2、申請勞動爭議仲裁的時效,是根據勞動法律規范所規定的、勞動合同當事人認為其權利受到損害后,向勞動爭議仲裁機構提出仲裁申請的法定期間;是在法定期間內不行使權利即喪失請求勞動爭議仲裁機構依法保護其權利、并同時承擔相應的法律后果的法律制度。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生效前,國務院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第23條規定,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6個月內,以書面形式向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當事人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當理由超過前款規定的申請仲裁時效的,仲裁委員會應當受理。在《勞動法》生效前,申請仲裁的時效是自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的6個月以內。《勞動法》第82條規定,當事人自知道或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應當自勞動爭議發生之日起60日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請。可見,對于《勞動法》生效后申請仲裁的時效,已以法律的形式規定為60日
(二)法律根據不同
訴訟時效是民事法律關系當事人主張依法保護其民事權利的請求期間,來自民法的基本法。而申請勞動仲裁的時效來自于勞動法律關系方面的法律、法規。在勞動法律關系方面的糾紛,應首先適用勞動法律關系方面的法律、法規。因此,對申請勞動仲裁時效的運用,應以勞動法的相關規定為準。
(三)適用的范圍和對象不一致
訴訟時效適用于廣泛的民事糾紛的訴訟案件,是民事審判活動中應當考慮的一種期間;根據當事人是否在此期間主張其民事權利的事實,來考察該當事人的民事權利是否在法律保護的時間范圍。如果當事人主張其民事權利時超過了法定的訴訟時效期間,則法律不再保護其權利,即當事人喪失勝訴權。申請勞動仲裁的時效的應用范圍是勞動法律關系,適用對象是勞動法律關系的當事人;是當事人之間因勞動關系發生爭議時,當事人根據相關規定向勞動爭議仲裁機構申請仲裁裁決的法定期間;超過此期間,仲裁機構則不再受理,也就失去了法律保護的基礎。
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的規定看,訴訟時效因提起訴訟、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計算。但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這就是民法上的訴訟時效中斷法律制度。訴訟時效中斷的原因歸結起來有兩方面,一是當事人主張權利,另一方面是對方當事人同意履行義務。訴訟時效中斷的結果是訴訟時效重新計算。而且訴訟時效中斷可能不只一次。
因時效制度是一項法律制度,法律無明文規定則不能推定其存在。縱觀我國目前的勞動法律法規,尚無關于申請勞動仲裁時效中斷的規定。所以目前尚無申請勞動仲裁時效中斷的法律制度,不能拿訴訟時效中斷的規定套用于申請勞動仲裁的時效問題。所以,勞動仲裁的申請期限,一般不會象訴訟時效的中止、中斷所產生的追溯期間那么長。由于申請勞動仲裁的時效中止只是提出申請時間的順延,不存在重新計算申請時效的問題,如無不可抗力因素,勞動仲裁的申請期限即使中止,也不可能延續較長時間甚至幾年。對于當事人不服勞動爭議仲裁裁決而提起民事訴訟的期限問題:由于目前我國法律對勞動爭議糾紛的處理一般采用先仲裁后訴訟的程序模式,即在當事人在對仲裁裁決不服時,根據《勞動法》第83條的規定,“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15日內”,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逾期仲裁裁決書則發生法律效力。從某種意義上說,在“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才發生訴訟時效的問題,而且此訴訟時效在“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15日內”。逾期提起民事訴訟,則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可以說這是目前我國最短的訴訟時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支票怎么兌現
2021-01-09臨時工上班受工傷老板不賠償怎么辦
2020-11-24保證人責任成立要件
2021-03-14直行道左轉怎么處罰
2020-12-25交通事故雙方負同等責任如何處理
2020-11-22行政拘留年齡有什么新規定
2021-01-21賣假貨屬于詐騙罪嗎
2020-12-21夫妻共同債務與個人債務的定義
2021-03-02想離婚怎么進行外遇取證
2021-01-16九歲在學校被同學砸成輕傷學校有責任嗎
2021-03-03入職半天就走的原因是什么
2021-03-05公司搬遷可以和孕婦解除合同嗎
2021-03-14解除勞務合同和開除有什么區別
2020-11-24企業勞務外包如何進行
2020-12-17如何區別勞動工傷和人身損害呢
2021-03-21產品責任險——“中國制造”出口難題
2020-12-19人身保險法中的保險利益存在于何人
2021-02-16死亡保險金如何分配
2020-12-14保險拒賠是否應先解除合同
2021-02-01保險賠完肇事者還賠嗎
2021-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