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簡介]
1993年8月,某地一私營家具廠雇用李某、鄧某兩位工人,分別從事家具噴漆和家具裝卸工作。經雙方商定,訂立了勞動合同。李某月工資為800元,鄧某月工資為500元,合同期限四個月。到年終工期屆滿時老板只付給當年10月份和11月份的工資,還要這兩名工人幫助搶一批活,不讓他們回家。而且提出二人在生產勞動中浪費原材料,要他們賠償損失費,同時扣押了二人的行李和身份證。經仲裁委員會調解,雙方達成協議:老板如數支付李、鄧二人應得的工資,并支付拖欠工資的賠償金,承認其扣押行李和身份證的錯誤;李、鄧二人支付一定數額的浪費原材料損失費。
[案例分析]
這家私營企業的做法,顯然是違反《勞動法》及國家其他有關規定的。
第一,《勞動法》第五章第五十條規定,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份支付給個人,不得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勞動法》的這條規定,不僅國有企業、集體企業應當遵守,私營企業也應當遵守。這家私營企業在當年年底工期屆滿時,卻僅支付兩個月的工資,這顯然是一種克扣行為,是對工人合法權益的侵犯。
第二,《勞動法》第三章第十六條規定,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勞動合同;國務院關于《國營企業實行勞動合同制暫行規定》(國發[1986]77號文件)第九條規定:勞動合同期限屆滿,應即終止執行。由于生產工作需要,在雙方同意的條件下,可以續訂勞動合同。這家私營企業與工人訂立為期四個月的勞動合同。這是對的。到當年年底勞動合同期滿,如果企業生產需要,還要工人繼續干下去,就應在征求工人同意的條件下,與工人續訂勞動合同。但企業并沒有這樣做,而是采取扣押行李和身份證等強制手段,要工人再搶一批活,不讓工人回家,這是違反訂立勞動合同必須遵循"平等自愿,協商一致"的原則的,必然引起工人的不滿。
第三,關于工人在生產勞動中浪費原材料企業要求交賠償費問題。這要從兩方面看,一方面,如果工人在生產勞動中,由于自己的粗心大意、生產責任心不強,造成原材料浪費給企業帶來嚴重經濟損失,企業要求酌量賠償一些損失,是合理的;另一方面,一些地區的企業單位,往往以工人的浪費原材料、損壞生產設備為借口,克扣或拖欠工人工資,這是應當反對的。
這個案例啟示我們,第一要重視對私營企業、外商投資企業以及其他非國有企業雇主和經營者的法制教育,使他們能夠自覺依法辦事,這不僅對勞動者而且對他們自己合法權益的維護都是有好處的。第二要著重向勞動者進行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教育。使他們在自己的利益受到侵害時,能夠按法定程序提出申請仲裁或判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出租車乘客受傷由誰賠
2020-11-26臨時工在工地出了事故死亡能賠償多少錢
2020-12-16喝多少酒算酒駕 酒駕的危害有哪些
2020-12-21離婚后如何強制執行探望權
2021-03-10婚禮上送花圈能要求精神損害賠償嗎
2021-01-15向外國請求送達文書,請求書應載明內容
2021-03-04過擔保期保證人負責嗎
2020-11-07婚后男方出軌如何離婚
2020-12-20勞動者被裁員是怎么賠償的
2021-03-21工傷認定能否直接認定勞動關系
2021-01-12事實勞動關系判定標準是什么,有哪些情形
2021-02-25延長假期加班企業如何發放加班費
2021-01-08意外險的責任期限和保險期限有區別嗎
2021-03-12投資理財保險的注意事項
2021-02-06怎么理解委托一審法院續保保全
2021-01-26保險合同成立有什么要件
2021-02-07未及時變更保險合同會有什么法律后果
2021-02-10哪些人可以成為保險合同糾紛的訴訟主體
2021-01-03保單遺失,保險公司能拒賠嗎
2021-01-30工業土地轉讓流程
2021-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