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仲裁案是披著法律外衣的政治鬧劇。中國政府的立場一貫很明確,不接受、不參與,不管仲裁案的結果如何,對中國都沒有如何約束力。
南海仲裁案無論經過如何精心包裝,其實質都是領土主權和海洋劃界問題。領土主權爭議不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規范事項;而關于海洋劃界,中國政府早在2006年就根據《公約》規定作出了排除性聲明。仲裁庭對這些問題不具備管轄權。
《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第四條明確規定“由直接有關的主權國家通過友好磋商和談判,以和平方式解決它們的領土和管轄權爭端”。上世紀90年代以來,兩國也多次在聯合聲明、聯合公報等雙邊文件中確認通過談判和協商解決有關爭端。這實際上都排除了通過仲裁途徑解決。
仲裁庭存在隨意擴權行為,把本不屬于自己管轄范圍的事情納入管轄,是對《公約》強制爭端解決程序的濫用,中國當然不接受、不參與。
政治問題包裝成法律糾紛
菲律賓提起南海仲裁案,實際上是把政治問題包裝成法律糾紛。
南海仲裁案絕不是單純的法律糾紛,而是一場披著法律外衣的政治鬧劇。其實質就是企圖把非法侵占的中國島礁據為己有,削弱中國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
近年來“南海問題”之所以成為“熱點”,與大國關系及地緣政治不無關聯。南海仲裁案不能簡單化地僅僅放在國際法框架下分析,更要放在大的國際政治背景下去考察。有學者指出,個別域外大國不斷為菲律賓提起仲裁“站臺”,聲稱應當按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來解決南海爭議,但其自身不僅不是《公約》締約國,而且歷史上屢屢對國際法合則用、不合則棄,充分暴露了其虛偽性。
中國立場不因結果改變
對于仲裁庭可能作出對中國不利的裁決,無論仲裁庭作出什么裁決,都是沒有法律效力的,中國都不會接受。
中國政府對南海仲裁案的態度概括起來就是“四不”,即不接受、不參與、不承認、不執行。這是為了捍衛中國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也是維護《公約》爭端解決機制的有效性、嚴肅性和完整性。
由于仲裁庭一開始就不具有管轄權,所以無論裁決結果是有利的還是不利的,都是不具備法律效力的,自然也就談不上執行的問題。
仲裁庭作出裁決后,短期可能會在國際上引起關于中國的“負面新聞”,對此要以理性和長遠眼光看待。中國應秉持在南海問題上立場、政策、態度不變,繼續以積極姿態致力于南海和平穩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貴州安順車禍傷殘評定為十級的應陪償多少錢
2021-01-31效力待定合同追認期限除斥期間
2020-12-05先予執行的適用條件
2021-03-21如何區分挪用公款與借貸公款
2021-03-02員工辭職是否確認解除勞動關系
2020-12-10人身保險的險種具體是指什么
2021-01-06保險人解除合同的情形是什么
2021-01-11保險公司不理賠如何起訴
2021-03-14誰可以解除保險合同
2021-03-13交警出的事故認定書保險公司駁回了怎么辦
2021-02-11新保險法對被保險人利益的保護有哪些規定
2021-02-09陽江測量標志拆遷審批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1-01-20企業拆遷如何賠償,如何賠償拆遷企業
2020-12-24遇到拆遷,應該怎么與拆遷方談判
2021-02-09因修建高鐵要拆遷,補償標準由誰制定
2020-12-23青苗補助費應該直接給村委會還是所有權人
2020-11-12農村土房拆除補償標準
2021-03-26房屋征收與補償實施后還需要拆遷許可證嗎
2021-01-14門面拆遷補償款主要有幾項
2020-12-16魚塘征收承包人是否有補償
2021-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