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議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金標準
一、協議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金
協議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金《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三條:“用人單位變更名稱、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或者投資人等事項,不影響勞動合同的履行。”
“第三十六條: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第四十六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條規定向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并與勞動者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的;……”
二、協議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金有多少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議解除勞動合同,是雙方自愿的結果,是在平等的基礎上用雙方自愿的辦法來解決勞動爭議糾紛的友好途徑。無論雙方誰先提出來解除勞動合同,只要是雙方真實意思的表示,都可以協議解除勞動合同。但是,《勞動法》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專門作了明確的規定。
《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規定:“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的;
(二)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
(三)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
(四)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損害勞動者權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其他情形。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者勞動的,或者用人單位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的,勞動者可以立即解除勞動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單位。”三十八條規定賦予了勞動者享有主動解除勞動合同的權利,可以依法維護勞動者自己的合法權益,讓勞動者得到權利的充分享受。
當然,從法學理論上講,無論雙方誰先提出協議解除勞動合同,只要是雙方在完全自愿的前提下進行的協議,我們講究的就是兩個字“公平”,然而,這種公平是建立在雙方完全自愿,又協商一致的基礎之上的,既然是公平協議,那么,互相就無須談及補償問題。但是,法律的立法精神考慮到了強者與弱者的問題,考慮到了單位與勞動者個人的問題,法律的條文結合了生活中的這一實際問題,向弱者作了傾斜,完全出于維護弱者的權益,對勞動者個人進行了有力的法律保護,這樣,當用人單位先提出協議解除勞動合同時,用人單位就應當對勞動者給與經濟補償。
根據這個法律規定的精神,按照《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見勞動部1994年12月3日發布的勞部發【1994】481號文件第5條的規定,經勞動合同當事人協商一致,由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根據勞動者在該單位的工作年限,每滿一年發給相當于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但最多不超過12個月。工作時間不滿一年的,按照一年的標準對勞動者發給經濟補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繼承人作為遺囑見證人,遺囑有效嗎
2020-11-08行政處罰程序違法怎么辦
2020-12-01資產強制執行是否需要公證
2021-01-22辭職不批自離有工資嗎
2021-02-02權利質權標的的要件有哪幾種
2021-03-22非法儲存煙花爆竹治安處罰標準是什么
2021-02-23強迫寫欠條屬于什么罪
2020-11-30同居的法律定義是怎樣的
2020-12-21事實收養如何認定
2021-02-070元轉讓合同和贈與合同的區別
2020-12-11父母離婚,子女需要給付贍養費嗎
2021-01-09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否存在未遂狀態
2020-12-29夫妻間冷暴力違背婚姻法嗎
2021-02-09新房子剛買就賣有稅嗎
2021-01-01公司倒閉法人有什么責任
2020-12-05辭職不批準去勞動仲裁需要什么材料
2020-12-25交通事故之后如何向保險公司索賠
2021-03-17財產保險事故發生后應該如何處理
2020-11-07費差益
2020-11-29土地承包應當進行哪些程序
20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