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起歷時三年之久的勞動合同糾紛案在蘇州塵埃落定,一名業務員被判向公司賠付人民幣345.52萬元,這一數字創下國內勞動合同糾紛個人賠付之最。
案件得追溯至1998年,當年9月28日,張先生與****集團簽訂了一份試用合同,成為該公司試用營銷員,試用期一年。按合同約定,業務員不得為其他企業兼職,同時要遵守銷售制度,包括如私自為外單位外發電纜,發生一次,每50萬元業務視情況賠款3萬至10萬,且所得利潤企業與銷售員各得50%等。
此后,張先生成了**集團業務員為該公司銷售電纜。試用合同期滿后,雙方未續訂勞動合同,但張先生仍以**集團的名義銷售電纜,**集團也仍按當年度公司規定支付張先生業務費。
1999年9月3日,**集團通過競標成為山東省電纜系統定點供貨廠家,負責向山東省**器材公司提供產品。2001年7月初,**集團接到**郵電器材公司的清單,明確2000年度供給電纜總額為8452萬元,并要求按代理協議支付代理費。**集團調查后發現,該年度只向聊城分公司銷售電纜1057萬元,其余均為他廠產品。原來,張先生同年又為吳江另一家通信電纜廠銷售產品,并以**集團的名義向**郵電器材公司上報。為了維護信譽,**集團仍按協議向**郵電器材公司匯付了110余萬元的代理費。
2001年8月,**集團向蘇州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起仲裁申請,要求解除與張先生的勞動關系,并索賠579萬元。在仲裁未果后,雙方又向吳江法院提起訴訟。法院查明張先生共為外單位銷售電纜總額為7453.8萬元。今年1月,吳江法院做出一審判決,判決解除雙方的勞動關系,張先生應償付**集團人民幣433.884789萬元。張先生不服一審宣判,向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蘇州中院經審理后認為,張先生在試用期屆滿后,雖未與**集團繼續簽訂勞動合同,但雙方已形成事實勞動關系。雙方因勞動關系而引發的勞動爭議,應參照原勞動合同約定的勞動權利、義務內容進行處理。法院于近日做出終審判決:解除雙方的勞動合同關系,張先生應賠付**集團人民幣345.52萬元。至此,這起曠日持久的勞動合同糾紛案結束,345萬元的巨額也創下了國內勞動合同糾紛個人賠付之最。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女職工特殊期內法律保護的規定是什么
2021-02-25法律援助對象及范圍
2021-01-27賣房已收定金怎樣反悔
2021-03-16查封、扣押期限的規定
2020-11-15集資房再上市要滿足五年嗎
2020-12-31怎么認定勞動合同變更是否合理
2020-11-09勞動爭議調解期限
2020-12-24勞動糾紛調解手續有哪些
2021-02-02如何指定人壽保險的受益人
2021-03-10學生勸架被劃傷保險公司要不要理賠
2021-02-21保險合同是如何構成的
2020-12-10我國人身保險合同中的自殺條款是怎么規定的
2021-02-07“大奔”嗆水受損是否屬于保險事故
2020-12-19請多多了解什么是不計免賠
2021-03-05財產保險合同主要履行什么原則
2020-11-13什么是兼業保險代理人
2021-01-30投保人在保險投保時怎樣做才能保護自己的利益
2021-02-13建筑用地承包合同樣本
2020-12-09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應該找什么部門辦證及內容
2020-11-23什么人享有土地承包經營權
2021-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