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規定了以下三種情況為效力待定合同:
(l)限制行為能力人依法不能獨立訂立的合同,必須經過其法定代理人的追認才有效;
(2)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后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的合同,必須經過被代理人的追認才能對被代理人產生法律拘束力,否則,后果由行為人承擔;
(3)是無處分權人處分他人財產權利而訂立的合同,經權利人追認才有效。效力待定合同已經成立,其效力不確定,它既非有效,也非無效,而是處于懸而未決的不確定狀態之中,既不同于有效合同,也不同于無效合同,也有別于可變更可撤銷合同;效力待定合同效力的確定,取決于享有追認權的第三人在一定期限內的追認。效力待定合同經追認權人同意后,其效力確定地溯及于行為成立之時。效力待定合同經追認權人拒絕后,自始無效。效力待定合同的主體特殊。效力待定的合同主體與一般合同的主體有所不同,涉及簽訂合同的雙方當事人及第三人,其中與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無權代理人、無權處分人訂立合同的人稱為相對人(即第三人),相對人主觀上并不知對方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無權代理人、無處分權人,他是善意的。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法定代理人,有權追認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超越其行為能力所簽訂的合同;被代理人有權追認無權代理人第三人所簽訂的合同;無權為處分行為的對方是效力待定合同中的第三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的規定,效力待定合同的效力取決于第三人同意或承認,在第三人追認或行為人取得處分權后合同有效。
《合同法》將效力待定合同規定為三類:
一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定立的合同;
二是無權代理人以本人名義訂立的合同;
三是無處分權人處分他人財產而訂立的合同。此三類合同分別是由于有關當事人缺乏締約能力、缺乏定立合同的資格或缺乏處分能力造成的,如果給有關權利人賦予承認權,使之能夠以其利益判斷做出承認而使合同有效或者拒絕而使合同無效,往往是有利于權利人的利益,有利于促進交易的。
因此,將這類合同規定為效力待定合同,是符合權利人的意志和利益的。總之,無論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的合同,還是無權代理人訂立的合同,都有其自身的特性,在相關的締約,解約,還有合同具體內容上都有不同類型的問題。所以這類合同作為效力待定的合同,在法律上也有很大的限制性因素。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上市公司的股權轉讓有哪些步驟有哪些
2021-02-09公司未設立股東名冊怎么辦
2021-01-25合同只履行了部分怎么賠償
2020-12-29老公失業而離婚可以離嗎
2020-12-24履行國有金融資本出資人職責的原則是什么
2020-11-25逾期的債權能否提供抵押擔保
2021-01-25資金拆借需要遵循的原則有哪些
2020-12-28送達方式有幾種
2021-02-20幾個人以上打架算是涉黑
2021-02-17中間人拿好處費違法嗎
2021-01-27合同糾紛案判決書要多長時間
2021-01-05過戶房產被惡意抵押如何處理
2021-02-24幫別人擔保買房需要承擔什么責任呢
2020-11-19勞動合同寫的工資跟約定的工資不一致有效嗎
2021-01-15試用期離職扣除成本培訓費違法嗎
2020-11-14酒店試用期工資標準
2020-12-16商務旅行人身意外傷害險是否屬于稅前扣除的范圍
2020-11-23保險合同的解釋通常是遵循有利于哪一方的原則
2020-12-21人身保險的理賠的定義是什么
2021-03-05保險公司擅自在院墻上開門被判敗訴
2021-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