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二手房中介應該要考慮以下因素:
1、注冊資金越多越安全
選擇品牌中介公司的目的就是渴望房屋交易過程中的安全和保障,但目前很多小房產公司的注冊資金僅為500000以下人民幣,而絕大部分單套交易的二手房房款都大于注冊資金,一旦發生房產中介卷款私逃的行為,客戶的權益很難得到保障。
2、從權威媒體那判斷可信賴度
應去權威的媒體查看關于此中介公司的負面報道,以及此中介公司對于此報道所持的相應態度,以此來判斷此中介公司是否是一家值得信賴的公司。
3、直營店強于加盟店
直營的中介公司一般實力都比較雄厚,也比較注意自身的品牌形象,內部的管理體系也比較完善,相對來說損害客戶利益的機率也相對較小,而加盟中介公司雖然打的是國際著名中介品牌的旗幟,但其自身的管理體系及實力都顯得明顯的薄弱,由于市場行情和宏觀調控的影響,很多加盟店隨時都有關門大吉的可能,選擇這樣的房產中介無疑就選擇了一種風險。
4、查看營業執照及經紀機構資質證書
申辦房產中介公司需要符合眾多條件,一定要查看該中介公司的營業執照及經紀機構資質證書,看其是否具備從事經紀業務的資格,為以后不具備此資格的“假中介”逃避責任消除隱患。
5、選擇品牌的房產中介公司有利于交易安全
正面的知名度的多寡無疑代表了品牌的高低,在購買二手房挑選中介之前,當多方面多角度的詢問該公司的成立情況和經營情況,看其是否屬于上海市房地產行業協會、上海市國土資源局和房屋管理局認證的“放心中介”。
6、擁有自己的網站更值得信賴
一般能擁有自己網站的中介公司,都比較注重自己的公司形象。
7、所簽訂的居間協議是否經過工商局備案
由于二手房交易中有很多專業術語和行規慣例,而國家并未強制要求中介公司使用法定文本,允許房產中介公司與委托方自由協商簽訂相關的委托協議及合同或中介公司自行制定格式的居間協議及合同。而對于格式的使用要求,應在其使用所在區域的工商局進行備案,在備案時工商局會對相關條款進行審核,經過備案的協議及合同基本上能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在簽訂相關協議及合同時應特別注意重要條款(如付款方式、付款途徑、違約責任、后續服務、中介公司的權利及義務等),最好是讓律師或信得過的資深房地產經紀人幫忙把關。
8、廣告投放量大且途徑正當更值得信賴
廣告投放量的多寡無疑也是衡量中介公司實力的標準之一,以正常的宣傳方式展示自身品牌及房源信息,包括電視廣告、報紙廣告及絡廣告,而不是塞進小區信箱和門縫的宣傳單。
9、大小中介公司操作流程存在差異
小的中介公司一般都是由業務員全程處理所有事宜,,其實是為了降低人力成本。品牌中介公司則分工明細,將前期交易與后期后續服務分開,由房地產經紀人從事前期的開發、帶看、收意向、送定等工作,另外在設立簽約、貸款、過戶、領證、交房等組成的專業的交易管理部門負責后續服務,這樣即有利于資源的優化,又可以確保交易的安全性。
10、房款是否過中介公司帳戶
在二手房交易中,很多客戶往往認為是我跟房東買房子,所以房款理所當然的要交給房東,但二手房的特殊交易模式使其這樣做暗藏著極大的風險(具體參見《二手房買賣詳細流程及風險提示》),因此在平時的二手房交易中房款是通過中介公司的帳戶來控制風險的,在此中介公司擔當了安全保護者的角色,但中介公司除了賺取這段時間的利息之外,還有不法中介公司動用客戶的房款用于自身的資金周轉,甚至卷款而逃。因此,在二手房交易中房款最好是不要通過中介公司的帳戶,而選擇銀行或公證處進行資金監管,這樣更安全更有保障得多。
11、收取的錢款是否開具正規的發票
在二手房交易中,除了房款是可以不通過中介公司的之外,還有兩筆款項是要通過中介公司的,一是意向金,二是傭金,而無論是那一筆款項,都要求中介公司開具蓋有公司財務專用章的收據或正規發票,如果條件允許,最好選擇劃賬或刷POS機,盡量減少直接的現金支付。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執法規范化建設包括哪些
2020-11-10怎樣認定商標侵權行為
2021-03-09不可撤銷保證責任如何承擔
2020-11-25如何行使抵押權
2020-11-29丈夫因無性婚姻鬧離婚 起訴能否判離
2021-01-05申請撤銷強制執行后多久解凍
2021-02-06醫療事故喪葬費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1-05交通違章不處理會上征信嗎
2020-12-17治安管理處罰需要立案嗎
2021-03-02私人之間房產抵押如何處理
2021-02-20集體土地拆遷賠償標準
2021-01-21買房定金繳納多少錢,法律有什么規定
2021-01-27抵押物有哪些種類
2021-01-08正式入職和外聘的區別有哪些
2020-11-25交通意外險賠多少錢
2021-01-19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合同中的保險利益
2020-11-12保險除外責任條款的風險主要體現在哪里
2021-03-22保險合同變更的要件有哪些
2021-01-03壽險理賠需要知道這些問題
2020-12-11三類人身保險新型產品 購買時應注意事項
2021-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