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者關系可表述為:其一,合同生效是以合同成立為前提的。即合同不成立就不可能生效,反之一個合同生效了,就意味著已經成立。其二,合同成立后不一定就生效。合同成立后是否生效,
主要分為幾種情況:①大多數合同成立即生效,也即合同成立與合同生效是同一時間;
②合同成立后并不立即生效,只有完成了應當辦理的批準、登記等手續后才生效。
③合同成立后并不立即生效,生效時間要視所附期限于何時到來,即附延緩期限的合同。
④合同成立后并不立即生效,能否生效要視所附條件能否實現而定,即附延緩條件的合同。
⑤合同成立后效力處于懸空狀態,能否生效要看合同成立時缺乏的生效要件后來能否得到補正,即效力待定的合同。
⑥合同成立后永遠不生效,也即無效合同。
我們重點說說第②種情形:所謂“批準、登記等手續”包括兩類,一是只需辦理批準手續即生效,二是不僅要辦理批準手續,還要辦理登記等手續才生效。
未予辦理相應手續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該合同未生效,但只要在一審法庭辯論終結前當事人辦理了批準手續或批準、登記等手續的,人民法院就應當認定合同已生效。還有一種情況是,法律、行政法規只規定合同應當辦理登記手續,但未規定登記后才生效。如《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53條規定,城市應當“向房產管理部門登記備案”,這種登記的用途是用于備案的,并非是合同的生效要件。換言之,如果房屋當事人未辦理合同登記,并不影響該合同的生效,只是不能產生物權移轉的效力。
法條原文:《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四十四條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辦理批準、登記等手續生效的,依照其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九條依照合同法第四十四條第二款的規定,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合同應當辦理批準手續,或者辦理批準、登記等手續才生效,在一審法庭辯論終結前當事人仍未辦理批準手續的,或者仍未辦理批準、登記等手續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該合同未生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合同應當辦理登記手續,但未規定登記后生效的,當事人未辦理登記手續不影響合同的效力,合同標的物所有權及其它物權不能轉移。合同法第七十七條第二款、第八十七條、第九十六條第二款所列合同變更、轉讓、解除等情形,依照前款規定處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及其特點
2021-03-03房屋拆遷補償標準
2021-01-20侵犯病人隱私權包括哪些
2020-12-15傷殘鑒定必備手續是什么
2021-01-28婚前財產的約定和處理
2021-02-02“住改非”房屋拆遷如何補償
2021-03-16工程款的支付流程
2020-12-24無性婚姻訴訟時要注意的問題有哪些
2021-02-13保障性住房能抵押貸款嗎
2021-02-10房產抵押給公司需要備案嗎
2020-12-07公司建立了工會可以解散嗎
2021-01-04雇傭關系死亡是工傷嗎
2021-02-22政府的集資房能否買賣呢
2020-12-13違法分包轉包造成勞務者受傷的法律責任
2020-12-03工作未滿兩年被裁員怎么補償
2021-03-20提前退休工種有哪幾種
2020-12-22人壽保險屬于夫妻共同財產嗎,未到期保險離婚如何分割
2021-02-03200元意外險賠償標準
2020-12-21建筑工程保險合同
2021-02-24人身保險合同有什么特點
2021-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