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是近幾年來,利用合同進行欺,詐的違法活動日益猖獗,合同欺詐案件日益增多,欺詐方式不僅變化多端、花樣翻新.而且涉及的行業與地城范圍日益廣泛,并呈智能化、職業化、團體化和國際化的發展趨勢。合同欺詐行為踐踏了市場公平交易與誠實信用的法則,擾亂了正常經濟秩序,敗壞了社會風氣,它不但是一股阻礙我國市場經濟生活中的破壞力量,而且已成為我國市場經濟健康運行與發展的一大公害,針對日益泛濫的合同欺詐行為、若不及時遏制,勢必干擾和阻礙我國改革開放的正常進行.以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如何控制、治理合同欺詐行為,目前已成為社會各界尤其是企業界關心的熱點問題。由于合同欺詐行為比較復雜,它不僅使合同無效或撤銷,而且常與合同糾紛,合同詐騙犯罪等法律問題相交織,相混雜在一起。加之法律又無明確規定,界限不清,因此造成人們對此種行為認識上的混亂,并給司法審判工作帶來困難,這也是合同欺詐行為屢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之一。
為了搞清什么是合同欺詐,首先有必要了解以下幾個問題:
(一)合同欺詐的含義與特征一般而言,合同欺詐是以訂立合同作為手段,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隱瞞真相的欺騙方法,騙取公私財物的行為。根據其性質的不同,合同欺詐應包括民事與刑事意義上的兩種欺詐。但由于我國法律目前對這兩種不同性質的合同欺詐尚無明確界定,以致造成人們對合同欺詐行為認識的混亂,如有人認為合同欺詐指的是具有非罪性質的民事欺詐、也有人將合同欺詐與合同詐騙犯罪相等同。事實亡.合同欺詐是一個廣義的,抽象的概念。具體到實踐中,可能是民事欺詐行為,也可能構成刑事欺詐,還可能表現為民事和刑事欺詐的雙重性質。這就要根據民事及刑事欺詐的含義及特征針對合同欺詐的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而論.為了便于論述及分析,我們將合同欺詐劃分為合同民事欺詐與合同刑事欺詐兩類,下面戊分別論述兩種合同欺詐的含義與特征:
1.合同民事欺詐的含義與特征合同民事詐,是指一方當事入故意告知對方虛假情況.或者故意隱瞞真實情況,誘使或誤導對方陷于錯誤并作出錯誤的意思表示,而實現簽訂合同目的的民事欺詐行為。這種欺詐行為不僅是民事欺詐中最主要的持殊表現形式,而且是民事活動中常見的且數量最多的。因此,除具有一般民事欺詐的特征外,合同民事欺詐還有其自身的特點:
(1)欺詐行為是欺詐人在經濟合同訂立過程(即訂立階段)作出的,其表現為欺騙性或虛假性要約,以誘導對方訂立合同為目的,采取欺詐手段實現簽約目的是合同欺詐的最主要的特點,由于在這種情況下簽訂的合同本身是有欺詐性,又是由欺詐行為引起的,所以.對合同民事欺詐,又稱為欺詐合同。
(2)欺詐行為的客觀表現,是欺詐人對訂立合同的主要條款及其有關關鍵性事實作虛假介紹,或者隱瞞事實真象,其目的是使對方陷于錯誤,并作出錯誤的承諾與其訂立合同。欺詐行為或手段在客觀上確實對訂立合同起了作用。其整個過程是:欺詐行為---陷于錯誤---作出錯誤意思表示---簽訂合同。
(3)欺詐人以欺詐手段誘使對方簽訂合同,其實質是使所簽合同發生法律上的效力,并通過簽約雙方履行該欺詐合同,以實現其獲得非法利益的目的。由此可見.合同民事欺詐不僅僅是以簽訂欺詐合同為目的,而且更重要的是通過履行這種表面合法實為虛假的合同達到獲取不法利益的目的。
(4)欺詐人在為欺詐行為過程中并與被欺詐人訂立欺詐合同之時,其本身一般有一定的實際履行的能力,同時也有履行所簽訂欺詐合同的意思,特別是欺詐人還有積極履行所簽欺詐合同的行為,并且是通過其履行欺詐合同一定的義務,而從被欺詐方處得到不法利益的,這也是合同欺詐的又一重要特點。
(5)合同民事欺詐的法律后果。我國<合同法>規定,采取欺詐手段所簽訂的合同無效,合同被確認無效后,從訂立時起就沒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雙方已確立的權利義務關系隨之無效。合同尚未履行的,不得履行,正在履行的,應當立即終止履行,合同所涉及的財產依照法律規定作下列處理。
第一,返還財產。合同被確認無效后,當事人依據合同取得的財產,應返還給對方。如果標的物已不存在或者已被第三人合法取得。不能返還時,可用賠償損失的辦法抵償。
第二,賠償損失。合同被確認無效后,有過錯的一方應賠償對方因此所受的損失。如果雙方都有過錯,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所謂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不是各自承擔自己的損失.也不是平均分擔損失,而是要分清雙方當事人責任主次、重、分別承擔經濟損失中與其責任相適應的份額。
第三.收歸國庫。合同被確認無效后將當事人合同項下財產收歸國庫所有,這是對當事人故意損害國家利益或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所采取的一種懲罰手段。雙方都是故意的,追繳雙方已經取得或者約定取得的財產,收歸國庫所有.只有一方是故意的,故意的一方應將從對方取得的財產返還給對方,非故意的一方已經從對方取得或約定取得的財產,應收歸國庫所有.2.合同刑事欺詐的含義與特征合同刑事欺詐.又稱利用合同進行詐騙犯罪(簡稱合同詐騙),以與合同民事欺詐相區別。它是指欺詐行為人無履行合同的誠意或者無履行合同的能力,以無償非法占有他人財物為目的,利用合同作為詐騙手段,誘使他人陷入錯誤而與之簽訂合同并“自愿”按合同規定或雙方間約定交出數額較大的財物為欺詐人占有的詐騙犯罪行為。利用合同詐騙犯罪,是詐騙罪的一種表現形式,它在我國已成為一種極為突出的重要犯罪形式,利用合同詐騙犯罪不但侵犯了公私財產所有權,而且更重要的是使社會經濟秩序遭到破壞,因此不能將其與合同民事欺詐行為相混同。由于其手段的持殊性,利用合同詐騙犯罪既具有一般詐騙罪的特征,同時又有其自身的一些特點:
(1)利用合同進行詐騙在客觀方面.就是采用虛構事實,制造假象,隱瞞事實真相等欺詐手法,誘使對方當事人違背自己的真實意思,“主動”、“自愿”地與之簽訂合同。但詐騙人對所簽訂合同既無履行意愿,也根本不準備履行,只是利用所簽合同的“合法形式”,騙取對方的信認,以達到非法占有對方大量財物的目的。
(2)利用合同進行詐騙在主觀上必須有詐騙的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財物的目的,非法占有他人財物是詐騙人積極追求的目標。但詐騙人非法占有他人財物目的之實現與其采取欺詐手段同他人所簽訂的經濟合同有密切關系,即非法取得他人財物正是利用所簽合同詐騙的必然結果.否則就不是利用合同進行詐騙。
(3)利用合同進行詐騙在過程上,主要是詐騙人實施了以合同為詐騙手段的行為過程,此過程實際上包括前后相互聯系的兩個階段。前一階段,是詐騙人采取欺詐手段與其簽訂合同,并在合同中規定了附加條件,如要求被詐騙人必須先行支付一定數額的預付款、定金或質保金等;后一階段,因被詐騙人因受騙已陷入錯誤認識,必須“自愿”按合同規定或雙方約定把預付款或定金等交給詐騙人。詐騙人利用“合同”騙得財物后,“合同”對他已毫無用處,只是一紙空文罷了,詐騙人只是利用“合同”的合法形式以達到非法占有他人財物的目的,而他本人根本沒有履行合同的誠意,也沒有履行合同的積極行為,有的甚至根本沒有履行合同的實際能力。利用合同進行詐騙,除具有上述幾個基本特征外,近年來,這種行為還形成了以下新的待點:
(1)智能性。利用合同進行詐騙基本上是一種技能性,智能性的犯罪.并有向智能化發展的趨勢,它主要表現為詐騙人利用合同行騙之前,一般要對行騙對象,市場行情,合同條款等作精心的調查和研究,并在合同內容上作文章,打好埋伏。精心設計,布置陷井,誘使他人上當受騙,以使行騙目地順利得手。詐騙人與他人簽訂的合同只不過是其行騙的一種道具,其根本目的不是為了履行合同,而是利用合同騙取財物,為達到此目的,詐騙方也在不斷開發智力,研究詐騙對象的心理狀態,經營狀況,并千方百計地自己物色好的對象發出要約,在簽訂合同時總是裝得很誠懇,對每一條合同條款的擬訂都很認真、甚至主動要求到公證部門公證或到鑒證機關鑒證,以騙取對方的信任。從合同條款上看,表面上完整齊備、手續齊全,但實際上在雙方責任義務條款中已暗設圈套.被詐騙方稍不留神,就會中計上當.并后悔晚矣。
(2)團體性。也有稱群體性或結伙性的,合同詐騙有“詐公”和“詐私”之分,而行騙人也有“公詐”與“私詐”之別。所謂“公詐”是指單位行騙;“私詐”是指個人行騙,個人行騙一般以慣犯、累犯較多,因為他們有操舊業的或犯其罪行的經驗。由于合同詐騙的實施經常牽涉到兩個以上的單位,因此,行騙往往需要先物色同伴,然后精心策劃,互相勾結,分工合作,暗設圈套。有時“公詐”與“私詐”也相互串通,相互配臺、合作行騙,手段日益高明與狡猾,由此可見,團體性也成為當前合同詐騙的一大特點。
(3)職業性。職業性就是指一些個人或單位專門以合同詐騙為職業.以此非法占有他人大量財物的經常性犯罪活動。“公詐”開始時往往由于資金短缺.企業面臨倒閉破產的境地,為了挽救企業.廠長或經理不惜孤注一擲,冒合同詐騙之風險,一旦嘗到甜頭,惡習不改,時間一久,有的成為職業性“慣犯”。
(4)多變性。指利用合同詐騙的手法或手段變化多端,花樣不斷翻新。目前,在合同作騙中,騙子們施展的行騙手法很多,“拗定金”、“吃預付款或質保金’、“釣魚”、“空頭支票”、“偽造證件”、“廣告誘惑”、“騙取押金”等等都是詐騙分子慣用的行騙手段。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國際經濟交往的增多,一些行騙者又以偽造銀行擔保,偽造政府批文、偽造內外貿合同、甚至冒充外商代理人等手段簽訂合同,進行詐騙犯罪。而對這些不斷變化的行騙手段、應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以便采取相應的對策。合同民事欺詐與合同刑事欺詐的異同合同民事欺詐與合同刑事欺詐是兩類不同性質的合同欺詐行為,在當前的經濟活動中比較突出,但兩者在特征上有許多相似之處,在實踐中往往又相互交織在一起,極易將兩者相混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法醫鑒定輕微傷害標準
2021-01-20孕婦騎電動車撞了機動車責任怎么擔
2020-11-28男子嫖娼曠工被解雇起訴被駁回,曠工公司可以開除員工嗎
2020-11-17怎么可以讓另一方沒有探視權
2020-12-14什么是申請回避
2021-02-21買了小產權房怎么辦
2020-12-28購房合同上寫的兩個人名字,辦房產證必須都有嗎
2020-12-13是否對所有公司都負競業限制義務
2020-12-07什么是家務勞動的補償請求權?
2020-12-23產品責任糾紛歸責與舉證的程序是怎么樣的
2021-02-14因罷工飛機航班取消轉機一天怎么賠償
2021-02-20某公司訴保險公司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1-02-04人身保險的保險費是怎么支付的
2021-01-24投保人和保險人的區別有哪些
2020-11-26生育保險是否屬工資福利
2021-01-28車禍后異地維修保險如何處理
2021-02-09肇事逃逸商業保險賠嗎
2020-12-25車禍保險理賠具體費用是多少
2021-03-17醉酒肇事逃逸,保險公司是否需要進行理賠
2021-02-03交通事故受害方如何獲得保險賠償
2021-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