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終止合同不退款怎么辦
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消費者終止合同后,經營者不退款的,是屬于消費糾紛,雙方可以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消費者可通過投訴、訴訟等的途徑維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三十九條?消費者和經營者發生消費者權益爭議的,可以通過下列途徑解決:
(一)與經營者協商和解;
(二)請求消費者協會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調解組織調解;
(三)向有關行政部門投訴;
(四)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
(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價格欺詐行為有哪些表現
1、虛構原價再打折
表現:商家標示一個虛高的價格為原價,再大幅度打折。實際上這個原價從未成交過。
2、使用誤導性語言
表現:商家采用以令人誤解的語言文字或是圖片標價,甚至直接使用欺騙性語言文字圖片誘騙消費者與之交易。
3、不履行價格承諾
表現:商家以商業廣告、產品說明、店堂告示等,對商品或服務價格明確承諾,但交易時卻不履行價格承諾。
4、虛假標示
表現:標價簽、價目表等所標示商品的品名、產地、規格、等級、質地、計價單位、價格、收費標準等與實際不符。
5、虛夸標價
表現:商家在其經營場所以“全市最低價”、“所有商品價格低于同行”等文字進行宣傳,以此招徠吸引消費者眼球。如某商戶在其店面顯著位置標示“銷售各類手機,全市最低價”,而實際該店所稱“全市最低價”不僅無依據,而且也無從比較。
6、陰陽價目表
表現:商家同時使用高低兩種標價表,以低價招徠顧客,再以高價進行結算。如某酒店采用兩套標價簿欺詐消費者,在顧客點菜時提供價格低的標價簿,在結帳時按價格高的標價簿結算。
7、隱瞞價格附加條件
表現:商家在促銷活動的廣告、店堂告示等載體中,故意向消費者隱瞞價格交易的附加條件,或用模糊籠統的語言進行描述。如某商場采取“購物返a、b券”的手段促銷,其中a券可當現金使用,而沒有事先告知消費者b券只能附等值人民幣現鈔才能使用,誤導消費者在店內循環消費。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進行的解答,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消費者終止合同后,經營者不退款的,是屬于消費糾紛,雙方可以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消費者可通過投訴、訴訟等的途徑維權。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996工時制違反勞動法嗎
2021-01-28同時有兩個違法主體如何處罰
2021-01-18監視居住的場所在哪里
2020-11-11彩禮算是婚前財產還是婚后財產
2021-02-21上下班途中工傷賠償多少
2020-12-10仲裁裁決的效力怎樣
2020-12-07經濟賠償金有上限嗎
2020-11-22私人集資房是否可以買,私人集資房合法嗎
2020-12-09買賣合同要注意什么
2020-11-30勞動糾紛發生后調解期限是多久
2021-03-11海上運輸保險的承保范圍
2020-11-16一般附加險有哪些險別
2021-03-05失業保險不領取以后還可以拿嗎
2021-02-08沒上牌的新車保險公司是否賠償
2021-01-31在公司交的保險可以取出來嗎
2020-12-27單位沒按勞動法買保險如何維權
2020-11-08保險代位追償權如何轉移
2020-11-27因過錯造成保險財產損失代位求償案
2021-02-11商業車險二次費改的最新規定內容
2021-03-01機動車保險的投保人與被保險人是否必須一致
2021-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