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合同,是當事人約定一方將一定種類和數額的貨幣所有權移轉給他方,他方于一定期限內返還同種類同數額貨幣的合同。
《合同法》第94務的規定由合同一方當事人在法定條件成就時,可以行使解除權以解合同,即:
(1)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
(2)在履行期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的;
(3)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
(4)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5)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貸款人行使解除權其法律后果是貸款人有權停止發放貸款、提前收回借款等。
就借款合同而言具體包括下列情形:
1.借款人未按約定用途使用貸款而行使合同解除權。
借款用途與借款人能否按期償還借款有著直接關系,若借款人擅自改變約定用途會增加原共同預期收益的不確定性,增大貸款人的借款風險,給收回貸款增加難度,甚至血本無歸。有的借款是依據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信貸政策和產業政策發放的,其用途與貫徹國家政策有密切聯紊。因此,《合同法》第203條規定:“借款人未按照約定的借款用途使用借款的,貸款人可以停止發放借款、提前收回借款或者解除合同。”
2.借款人未按約定的期限償還利息。
對于拖延貸款利息有約定的違約處理辦法依約定,未作約定或約定不明,根據拖欠利息的情節輕重予以認定,若連續多次拖欠應認為根本違約,貸款人有權解除合同。
3.行使不安抗辯權而解除合同。
《合同法》第68、69條規定,應當先履行債務的當事人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
(1)經營狀況嚴重惡化;
(2)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
(3)喪失商業信譽;
(4)有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其他情形。
中止履行后,對方在合理期限內未恢復履行能力并且未提供適當擔保的,中止履行一方可以解除合同。因此,貸款人若發現借款人有危及履行能力的法定情形時,可以中止向借款人發放借款的義務;合理期限內借款人未恢復履行能力或未提供擔保的,可以解除合同,停止發放借款。除有特別約定外,提供生產經營和財務資料僅屬于合同附隨義務,不得以借款人未提供為由解除合同。
4.約定條件成就行使解除權。
遵循合同自治原則,依《合同法》第93條的規定,當事人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條件,解除合同的條件成就時,解除權人可以解除合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江蘇省高院管轄知識產權民事案件有什么范圍
2021-03-13夫妻唯一住房能執行嗎
2021-01-26國企簽勞動合同嗎
2021-01-22行政許可的申請與受理
2021-01-09自駕車死亡意外保險陪不賠
2021-01-01為籌保險款母親跳樓救子可行嗎
2021-01-08被搶新車變舊車 保險公司到底該不該賠
2021-01-23什么時候發土地承包經營權證
2021-03-25土地轉讓免費怎么寫
2020-11-17房屋沒有門窗拆遷賠償嗎
2021-02-10拆遷房需要交土地出讓金嗎
2021-01-28光伏拆遷補償應如何應對
2020-12-10房屋拆遷合同和誰簽
2021-01-13實行拆遷安置補助標準內容規定
2021-01-21關于拆除房屋的法律依據是什么
2021-02-03航拍圖在征地拆遷中起什么作用
2020-11-29工廠搬遷多遠才有賠償
2020-12-15租用的門面房拆遷怎么補償
2021-03-1380年代的農村無證房能不能按照正常房屋補償
2021-01-19動遷一般需要多長時間
20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