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勞動關系長期中止能否解除
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勞動關系長期中止的,能不能解除勞動關系,要依據具體情況而定,如果是簽訂停薪留職協議的,要按協議的約定處理,如果是勞動者長期沒有提供勞動服務造成的,可以解除勞動關系。
《勞動合同法》
第四十條 【無過失性辭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后,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滿后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
(三)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
二、相關法律規定
《關于企業職工要求“停薪留職”問題的通知》
今年以來,隨著改革工作的發展,一些企業的少數職工要求“停薪留職”去從事個體經營。這是經濟管理體制和勞動、人事制度改革中出現的新情況。為了妥善地解決這個問題,經國務院原則同意,暫按以下意見辦理。
一、企業的固定職工要求“停薪留職”去從事政策上允許的個體經營,?對于發揮富余職工的積極性,克服企業人浮于事的現象,有一定好處。但是,鑒于要求“停薪留職”的多數是有一技之長或年富力強的人員,他們離開企業對職工隊伍的穩定和生產的正常進行會帶來不良影響,因此,必須根據工作是否需要,嚴加控制,區別對待。
二、凡是企業不需要的富余職工,可以允許“停薪留職”。凡是企業生產和工作需要而本人要求“停薪留職”的職工,要做好思想工作,使他們安心于現任的工作?。對于未經批準而擅自離職的職工,按自動離職處理。
企業職工要求“停薪留職”去農村從事技術開發和各種經營工作的,只要生產、工作離得開,應積極予以支持。
三、“停薪留職”的時間一般不超過二年。“停薪留職”期間,不升級,不享受各種津貼、補貼和勞保福利待遇;因病、殘而基本喪失勞動能力的,可按退職辦法處理;從事非法活動,符合《企業職工獎懲條例》規定的開除條件的,原單位有權按開除處理。
四、“停薪留職”人員在從事其他有收入的勞動時,原則上應按月向原單位繳納勞動保險基金,?其數額一般不低于本人原標準工資的百分之二十?!巴P搅袈殹?span style="text-indent:2em;">,期間計算工齡。
五、職工要求“停薪留職”,由本人提出書面申請,經單位行政領導批準后簽訂“停留職”協議書,并報企業主管部門和當地勞動人事部門備案。要求從事個體經營的“停薪留職”人員,必須憑“停薪留職”協議書到當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登記手續。
六、“停薪留職”期滿,本人愿意回原單位工作的,需在期滿前一個月向原單位提出申請,原單位應給予安排適當的工作(已關停的企業由原企業的主管部門負責安排);本人要求辭職的,?經單位行政領導同意,可以按辭職處理?!巴P搅袈殹逼跐M后的一個月以內,本人既未要求回原單位工作,又未辦理辭職手續的,原單位有權按自動離職處理。
七、對于不符合退休、退職條件、又不能堅持正常生產勞動的老弱病殘人員和為了復習功課參加升學考試的青年職工要求“停薪留職”的,仍按國家經委、勞動人事部勞人計[1983]42號文轉發的《全國整頓企業勞動組織工作座談會紀要》的有關規定辦理。
八、各省、市、自治區可根據上述原則,作出具體規定。已辦理的“停薪留職”手續與上述原則有抵觸的,應予改正。
本通知不登報,不廣播。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進行的解答,勞動關系長期中止的,能不能解除勞動關系,要依據具體情況而定,如果是簽訂停薪留職協議的,要按協議的約定處理,如果是勞動者長期沒有提供勞動服務造成的,可以解除勞動關系。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讀者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仲裁合并審理條件是怎樣的
2021-01-25入贅贍養協議怎么寫
2020-12-31公司預審到備案需要多久時間
2021-01-132020醉駕可以判緩刑嗎
2021-03-17審查合同包括哪幾個方面?
2020-12-10當事人能否協議選擇管轄法院
2021-01-12緊急拘留是什么意思
2021-01-04香港人和內地人結婚手續
2020-12-22簽訂合同認購書效力
2021-03-09用他人身份證入職會被處罰嗎
2021-02-22什么情形可申請取保候審
2020-11-28承攬與雇傭性質如何區分
2021-01-15保險公司的形式有哪些
2020-12-03單獨的航班意外險不包括航班延誤責任
2020-11-21保險合同有哪些體現形式?
2021-01-06五五分成保險是怎樣賠償的
2021-01-17離婚給孩子交的保險能分割嗎
2021-03-25綿陽居民保險報銷比例
2020-11-28保險合同的復效的意思是什么
2020-12-10事故報案私了后保險理賠嗎
2021-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