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訴訟律師而言,庭審如戰場,自免不了唇槍舌劍,你來我往。但百密一疏,往往斗得興起卻不知不覺露了破綻。本文試圖歸納那些庭審中最易被律師忽略的東西,就如發現那些海底的暗礁。
錯舉了不該舉的證據
許多律師往往習慣于一股腦兒把當事人提供的證據都提交給法庭質證,甚至沒有考慮在庭審舉證時的第二手或第三手方案,由于沒有預先站在對方的視角來思考審視證據,往往在庭審中某一個證據被對方抓住破綻而自己沒有準備,陷入解釋不清的被動局面中。所以,在準備己方的庭審證據時要仔細考慮:
1、究竟是不是每一份證據都是必須的?
2、究竟是不是每一份證據都是對自己有利而不是一把雙刃劍?或者可以按照證明力的強弱大小做一個排序和取舍。
3、反駁證據該在哪個環節提出?
4、站在對方的角度可以對自己的證據挑出哪些瑕疵并做何應對?
5、哪些證據可以視庭審的情況特別是對方的陳述情況而決定舉或不舉?
過于自信或疏忽,沒有充分舉證
一般而言,律師準備證據都是按照履行己方的舉證義務,達到己方的證明目的來決定舉證范圍的。但是律師自己對舉證責任的判斷和法官的認定有時會有差距。法官作為裁判者而言,希望自己審理的案子事實清楚,證據確鑿,這樣裁判認定中就沒有難度,所以法官總是希望律師能把自己主張的事實和觀點能夠充分的豐富的予以證明。但作為律師而言希望能夠減少工作量,能夠少舉證就不想多舉證,而且有些證據的調取、制作頗為不易,需要耗費不少精力和時間,所以律師并不愿意多承擔舉證義務。而現行的訴訟制度是不提倡法官的職權主義去隨意調取證據的,現實也無法允許法官有充足的時間精力去圍繞事實取證,故而最后法官沒有辦法就需要從律師提供的有限證據中去推論,這是很考量法官的裁判水平及判決文書書寫能力的。
所以,作為訴訟律師在舉證問題上應該考慮:
1.針對我所主張的訴求或事實,我方舉證是否已經窮盡?證據鏈條是否完整?
2.對于難以調取或收集的證據應該如何與法官溝通解決方法而不是主動放棄。
3.對于法官提出的進一步補充證據的要求該如何應對?是一味抵制還是一味順從?
不懂得如何應對法官的臨場提問
有這么一個例子:
一個律師在法庭上要求解除合同,其侃侃而談該合同如果再繼續履行將如何如何的顯失公平,其履行的背景條件都已經發生了重大的情勢變更等等。法官問他一個問題:你主張合同解除的理由到底是依據顯示公平還是依據情勢變更?他顯然沒有做好準備,略微遲疑回答:顯失公平。庭后合議中,該提問的法官說道:這位律師顯然沒有搞清楚我的問題,顯示公平是指簽訂合同時就已經發生了不公平的情形,而情勢變更是指簽訂合同時沒有問題,但隨著時間環境的改變,履行合同的情勢發生了重大改變導致繼續履行該合同會不公平。他如果選擇依據顯失公平主張合同解除我們肯定要駁回,但如果依據情勢變更則我們可以考慮支持,最不濟他應該回答兩個并列都作為解除依據由我們來裁斷也勝過回答一個錯誤的。
法官在法庭上的詢問都不會是無足輕重的,法官的問話都關乎他的審判思路。所以,作為訴訟律師在法庭上應該:
1.高度關注法官說的每一句話,尤其是那些在事實調查時做的表述或提問(無論是對哪一方),并迅速分析揣摩法官的審判思路和對證據事實的采納態度
2.當遭遇法官向己方提問且不在預先準備范圍內時,不要慌張,先分析提問意圖,搞不準意圖寧可不正面作答,可以其他無關意見搪塞庭后再予以充分準備后以書面意見回答
3.巧妙而準備的回答有利于引導法官的思路,還可以引導法官聚焦于對關鍵事實向對方發問,以達到攻擊對方要害的戰略目的
盲目發表意見
有一個建設工程合同糾紛的案例,雙方在補充協議中約定:施工方必須配合建設方在5天內辦理工程竣工備案手續,否則要承擔500萬元的違約金。但其后工程竣工備案實際是在簽訂補充協議后兩個月才得以辦理。針對這一問題,施工方的答辯意見是建設方提供的竣工備案資料存在虛假工程造價,所以才沒有同意蓋章配合,直到兩個月后建設方承諾該資料僅作為備案使用,不作為工程結算依據才予以蓋章配合其辦理備案手續。庭審中針對該需要蓋章的資料文件究竟是什么時候送達給施工方需要進行核實,按照一份建設方在簽訂補充協議一個月后送達給施工方的通知上表述該資料已經送達請予蓋章配合,但庭審中建設方口頭陳述該資料實際上已經在簽訂補充協議后三天內就已經提交給了施工方,但由于其拒絕蓋章才后來又發書面通知催促。針對這一表述,施工方的代理律師當即表示認可,并再次強調因為需要蓋章的資料中數據虛假故予以拒絕。最終,合議庭因為雙方在簽訂該補充協議前的其他會議記錄中已有表述該上報給備案部門的工程結算價不作為雙方真實的結算依據,且該會議記錄中的結算價與案件中施工方拒絕蓋章的工程造價書中的數字一致,故法庭最終認定,由于雙方在簽訂補充協議前已經明知且同意該虛報造價,雖然此行為違法,但施工方提出必須等到建設方予以承諾后才同意蓋章的抗辯理由不能成立。鑒于施工方承認已經在補充協議簽訂后5天內收到了該資料,故其構成違約應當承擔違約金。
在此案中,施工方的代理律師過于自信,僅僅憑借自己預先設定的抗辯思路做庭審應對,但該資料如果是在補充協議簽訂一個月之后再提交的則本身就可免除5日之約的限制。該律師沒有注意到這個細節,一時疏忽導致庭審不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院醫死人,醫療糾紛證據要如何收集
2020-11-24關于網絡人身攻擊,法律是如何規定的
2021-02-08信用社連帶責任多久過期
2021-02-19熊孩子損壞滅火器,監護人是否承擔賠償
2021-03-07交通事故起訴材料
2020-11-10離婚可以要求對方不泄露隱私嗎
2021-02-02代位繼承的哪些條件
2020-12-20二婚不拿離婚證可以嗎
2020-11-16銀行批貸后不放款怎么辦
2021-03-22網賭立案后會怎么處理
2021-02-27購房合同上寫的兩個人名字,辦房產證必須都有嗎
2020-12-13辭退員工要支付經濟補償金嗎
2021-03-17九級工傷符合解除勞動合同的條件嗎
2021-01-0860歲員工為什么要簽勞務合同
2021-01-04違法分包導致提供勞務者受傷的法律責任
2021-02-07強制調崗可以不上班嗎
2021-01-28公司給員工調崗,造成員工被迫辭職需要給經濟補償嗎
2020-12-29車上貨物責任險的理賠
2021-02-28從車險爭議看保險人賠付責任的認定
2021-01-28打瞌睡保險公司賠不賠
2021-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