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列民事再審當事人(案例分析)
案例
某影視公司由張某、王某兩股東投資興辦,該公司與個體戶錢某簽訂了設備維修合同。在合同履行過程中發生糾紛,錢某以該公司違約為由將其訴至法院。一審法院判令該公司承擔違約責任,二審法院判決維持。本案在執行過程中,執行機關發現該公司已被工商管理部門注銷,遂變更張某、王某兩股東為被執行人。執行完畢后,張某、王某以該影視公司的名義向檢察機關提起申訴,檢察機關以原判認定事實不清、適用法律有誤為由向法院提起抗訴。
分析
從上文對適格當事人的理論分析可以看出,通常情況下,從訴訟過程來看,案件的適格當事人也就是爭議法律關系的當事人;從裁判結果來看,適格當事人也是裁判所規定的權利義務的享有或承擔者,即受裁判約束的人。對本案中影視公司股東張某、王某來說,在訴訟過程中,其不是爭議法律關系的當事人,也不是裁判約束的人。但在執行過程中被變更為被執行人后,其繼受了裁判規定的影視公司的義務,從權利義務平衡角度來講,其也應繼受影視公司對原裁判所享有的權利,除實體上的外,還包括程序上的權利,如作為本案再審程序的當事人參加訴訟等。所以,本文認為,股東張某、王某可以作為本案再審程序的適格當事人參加再審訴訟。
二、當事人變更相關法律知識
當事人變更,是指在訴訟中,根據法律規定或基于當事人的意思,原訴訟當事人被變更或變動為新的當事人的一種訴訟現象。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訴訟法解釋中規定了兩種情形下的當事人變更。按照民事訴訟理論上的分類,一是法定當事人變更,主要是在訴訟過程中,出現了當事人死亡、法人或其他組織合并或分立、法人解散等情況時,按照法律規定,變更當事人;二是任意的當事人變更,是在訴訟過程中,因原訴訟當事人為適格,而發生的當事人變更,如當事人的追加等。
對照民事訴訟法律解釋中的當事人變更的規定,本案中當事人情形無法直接適用該規定。因為按照該規定,企業法人未經清算即被撤銷的,有清算組織的,以該清算組織為當事人,沒有清算組織的,以作出撤銷決定的機構為當事人。而本案中,影視公司被吊銷營業執照后未進行清算,也沒有清算組織,更沒有作出撤銷決定的機構。在此種情況下,對訴訟中的爭議,法院又不能拒絕裁判,所以針對該案還要找出裁判依據。
無論處理什么事件,我們在事先都需要將該事件的當事人一一的列出,以便我們在處理的過程更加的清晰方便。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我們整理的關于當事人的相關法律知識,如果您對此還有疑問,歡迎咨詢我們律霸網的在線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搜索引擎收費服務協議范本
2021-01-03不動產證是哪三證合一
2020-11-15交通違規被拍照怎么處理
2020-11-08公司破產補償是怎樣的呢
2020-11-14二審終審判決生效一審法院執行嗎
2021-02-05單位不服勞動仲裁后向法院起訴,法院會受理嗎
2020-12-18房產抵押給公司需要備案嗎
2020-12-07自愿放棄社保提出離職有補償金嗎
2021-02-25勞務合同和務工證明有什么區別
2020-12-26離退休多少年不能中止合同
2020-12-14公司裁員賠償規定是怎么規定的
2021-03-22勞動爭議是否可以工資結算了再申請
2021-02-24定期壽險與終身壽險有哪些區別
2021-01-29保險合同有什么特點
2020-12-30對無過錯車主未投強制險應如何擔責的思考
2020-12-12無證駕駛人致人受傷保險公司是否應擔責?
2021-03-26對方逃逸醫藥費對方保險公司給嗎
2021-01-02投保人的概念是什么
2020-11-15購買車險后還需注意哪些細節
2021-02-17人身保險的特點
20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