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審判監督程序
審判監督程序又稱再審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認為在認定事實或者適用法律上確有錯誤,對原案件進行重新審理予以糾正的程序。
審判監督程序不是每一個民事案件的必經程序,只是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但又確有錯誤的判決和裁定才可以適用的一種訴訟程序,是保證人民法院作出的判決、裁定正確、合法的一項重要的訴訟制度。審判監督程序,既不同于第一審程序,也不同于第二審程序,主要區別表現在:
1、性質不同。第一審和第二審程序,屬于正常的審判程序,是兩個不同的審級;審判監督程序不是民事訴訟的審級,只是審判程序的特殊階段。審判監督程序與二審程序雖然都是為了保證判決、裁定的正確性,糾正原判決、裁定錯誤的程序,但是第二審程序是上級人民法院對一審人民法院所作出的尚未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的審理,是一審案件審理的繼續,是民事案件的終審。審判監督程序不是民事訴訟程序的繼續進行,而是依法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確有錯誤的判決、裁定的再次審理。
2、審理的對象不同。第一審程序審理的對象是當事人之間發生的權利義務糾紛,是解決他們的爭議。第二審程序審理的對象,是第一審人民法院作出的尚未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是對這一案件重新審理。審判監督程序是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的審理,不論是一審判決、裁定,還是二審判決、裁定,只要是確有錯誤的,都可以作為再審的對象。
3、提起審理的主體不同。有權提起第一、第二審訴訟的,是對本案有實體權利義務的人,包括原告、被告、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有權提起審判監督程序的是上級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當事人也可以提出再審的申請。
4、提起的時間不同。提起第一審程序,受實體法規定的訴訟時效的限制,超過時效,無正當理由的,不得起訴。按第二審程序提起上訴的,必須在第一審判決、裁定作出后的法定上訴期內提起。提起審判監督程序,不受時間限制,發現判決、裁定有錯誤,隨時可以提出。但是,當事人申請再審的有兩年時效的限制。
5、提起的理由不同。提起第一審程序的理由,是起訴人認為自己的民事權益被對方侵犯或者發生了爭議;提起第二審程序的理由,是對第一審人民法院所作的判決、裁定不服;提起審判監督程序的理由,是認為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確有錯誤,或者認為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調解書違法。
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事故鑒定是否當然成為訴訟的證據?
2021-03-12向海里傾倒廢棄物需要向哪些單位提出申請
2021-02-05房租到期租客不搬走怎么辦
2021-01-16工傷賠償申請表
2021-01-07網絡侵權如何賠償
2021-02-23行政處罰一般程序多長時間辦結
2021-01-15販毒可以刑拘嗎
2021-02-20民事訴訟中法院應當再審的情形有哪些
2021-02-16監護人能用被監護人的錢嗎
2020-11-23政府出讓土地要交印花稅嗎
2021-01-09同居被家暴怎么辦
2021-02-07婚姻關系如何順利解除
2020-11-12單位公款打入私人賬戶會被判嗎
2020-12-19治安管理處罰需要立案嗎
2021-03-02土地在抵押狀態可以過戶嗎
2020-11-25養子女、有撫養關系的繼子女可以代位參與繼承嗎
2021-01-25什么情況下格式合同無效
2021-02-20房屋租賃合同不按手印生效嗎
2020-11-22不知道借車人無證出事故承擔多大責任
2021-03-11工業出讓土地是否可以轉讓
2021-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