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航協《航空運輸服務質量不正常航班承運人服務和補償規范(試行)》出臺后,引起各方關注,航班到底延誤多久,乘客可得賠償?《規范》用語“專業”,正確解讀并不容易。
一是《規范》指出的由于承運人原因造成航班延誤、取消,客票的退、改、簽費用由航空公司承擔。延誤4小時以上,安排休息場所,還需要提供購票折扣、里程等值補償或現金補償。那么延誤時間以何為準?筆者采訪了中文在線旅行網站“去哪兒網”機票高級總監楊-威,他的解讀是:航班延誤時間是按照關閉艙門時間為準,如果乘客已經登機并關閉艙門,遇到臨時航空管制等現象造成的延誤,不計算在內。對于航班延誤達到航空公司明確的經濟補充標準的,乘客可以進行現場填單,航空公司將在事后將補償款項匯給乘客。
二是什么條件適用于航班延誤條款?專家認為,航班延誤經濟補償適用于——由于承運人原因造成的航班延誤,承運人原因則指航班計劃、機務原因、航班調配、運輸服務、機組等原因;非承運人原因指天氣、突發事件、空中交通管制、安檢、旅客或公共安全等原因,非承運人原因不列入經濟補償范疇。
據筆者了解到的信息,目前《規范》正在試運行并征求航空公司意見階段,并不是全國統一行業標準。目前,部分航空公司實行航班晚點4小時以上,安排休息場所,在原預定航班離站時間后4-8小時(含8小時)內成行,還要向旅客提供價值300元的購票折扣、里程或其他方式的等值補償,或是人民幣200元;在8小時以后成行的,向旅客提供價值450元購票折扣、里程或其他方式的等值補償,或是人民幣300元。
其實,早在2004年6月民航總局就出臺了《對國內航空公司因自身原因造成航班延誤給予旅客經濟補償的指導意見(試行)》,其中已規定:航空公司因自身原因造成航班延誤,除按照《中國民用航空旅客、行李國內運輸規則》的有關規定,做好航班不正常情況下的服務工作之外,還應根據航班延誤4小時(含)以上不超過8小時、延誤8小時(含)以上的不同延誤時間的實際情況,對旅客進行經濟補償。但相關業內人士透露,該政策并非行業標準,推出后僅僅得到**航空公司的具體補償金額響應,其他航空公司并未公開明示補償規定和金額。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辦健康證可以異地辦理嗎
2021-03-11被拐兒童收養條件是什么
2021-03-21行政訴訟中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證據有什么要求
2021-01-18雇傭關系手指骨折損害賠償多久期限有效
2021-01-28公司搬遷怎么給補償金
2020-12-09離職證明能少付贍養費嗎
2021-03-25車禍致人傷殘如何索償
2021-03-25合同保全形式是怎樣的,有哪些方式
2020-12-06雇傭關系能是多人嗎
2021-02-11炒地皮非法倒賣土地會受法律制裁嗎
2021-01-01對用人單位延長勞動者工作時間的規定
2020-12-12如何區分雇傭關系和承攬關系?
2021-02-16保險理賠的步驟有哪些
2020-11-22保險抗辯權的規定是什么
2020-12-22保險代理人的業務范圍
2021-03-23強制保險如何立法
2021-03-16有關物權法的基本法律知識(一)
2021-03-14拆遷補償決定有效期多長時間
2020-11-24拆遷補償只能選擇貨幣補償嗎,不同意貨幣補償怎么辦
2021-02-13舊房拆遷與危房拆遷有什么區別
2021-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