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航協《航空運輸服務質量不正常航班承運人服務和補償規范(試行)》出臺后,引起各方關注,航班到底延誤多久,乘客可得賠償?《規范》用語“專業”,正確解讀并不容易。
一是《規范》指出的由于承運人原因造成航班延誤、取消,客票的退、改、簽費用由航空公司承擔。延誤4小時以上,安排休息場所,還需要提供購票折扣、里程等值補償或現金補償。那么延誤時間以何為準?筆者采訪了中文在線旅行網站“去哪兒網”機票高級總監楊-威,他的解讀是:航班延誤時間是按照關閉艙門時間為準,如果乘客已經登機并關閉艙門,遇到臨時航空管制等現象造成的延誤,不計算在內。對于航班延誤達到航空公司明確的經濟補充標準的,乘客可以進行現場填單,航空公司將在事后將補償款項匯給乘客。
二是什么條件適用于航班延誤條款?專家認為,航班延誤經濟補償適用于——由于承運人原因造成的航班延誤,承運人原因則指航班計劃、機務原因、航班調配、運輸服務、機組等原因;非承運人原因指天氣、突發事件、空中交通管制、安檢、旅客或公共安全等原因,非承運人原因不列入經濟補償范疇。
據筆者了解到的信息,目前《規范》正在試運行并征求航空公司意見階段,并不是全國統一行業標準。目前,部分航空公司實行航班晚點4小時以上,安排休息場所,在原預定航班離站時間后4-8小時(含8小時)內成行,還要向旅客提供價值300元的購票折扣、里程或其他方式的等值補償,或是人民幣200元;在8小時以后成行的,向旅客提供價值450元購票折扣、里程或其他方式的等值補償,或是人民幣300元。
其實,早在2004年6月民航總局就出臺了《對國內航空公司因自身原因造成航班延誤給予旅客經濟補償的指導意見(試行)》,其中已規定:航空公司因自身原因造成航班延誤,除按照《中國民用航空旅客、行李國內運輸規則》的有關規定,做好航班不正常情況下的服務工作之外,還應根據航班延誤4小時(含)以上不超過8小時、延誤8小時(含)以上的不同延誤時間的實際情況,對旅客進行經濟補償。但相關業內人士透露,該政策并非行業標準,推出后僅僅得到**航空公司的具體補償金額響應,其他航空公司并未公開明示補償規定和金額。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申請經濟仲裁的程序是怎樣的
2021-01-01醫療事故鑒定由誰來繳費
2021-01-02老賴拘留15天后怎么辦
2021-03-23涉外離婚爭取撫養權有哪些規定
2021-01-02喝多少酒算酒駕 酒駕的危害有哪些
2020-12-21有限合伙企業有訴訟主體資格嗎
2021-03-13保單保全受理多久解開
2021-01-14交通意外保險怎么賠償
2021-01-01法律法規的變化需要變更勞動合同嗎
2021-02-12建筑工傷的勞動關系在停工留薪期間可以解除嗎
2021-01-31裝飾公司用假材料如何處罰
2021-01-01強制執行有哪些性質
2021-02-08購房時怎么處理面積的差異
2021-01-01單位集資建房指標轉讓協議是什么
2021-02-19房產證糾紛如何維權
2021-01-08房屋產權證明辦理手續是什么
2021-03-01試用期辭職有競業限制嗎
2021-02-10不服從公司安排被辭退有沒有補償
2020-11-11勞動者維權要提供證據嗎
2020-11-15雇人代班15天被除名
2021-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