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保險立法進程:解放前,中國曾進行過一些保險的立法工作,由于政局不穩,沒有相應的執行措施,所以大部分沒有真正的實施。
新中國成立后,保險立法工作很曲折,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保險立法工作才有了很大進展,中國先后頒布了一些單項的保險法規。這此法規有些屬于保險合同法的范疇,有些屬于保險為法的范疇,有些屬于保險特別法的范疇。
1992年11月7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第一次法律的形式對海上保險做了明確規定。
1995年6月30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通過了《保險法》,這是建國來中國的第一次保險基本法。采用了國際上一些國家和地區集保險業法和保險合同法為一體的立法體例,是一部較為完整、系統的保險法律。
2002年,根據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承諾,根據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的決定》,《保險法》做了首次修改,并于2003年1月1日起實施。
最新的《保險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于2009年2月28日修訂通過的。
法律咨詢:
張某有配偶李某和兒子張甲,2004年1月,張甲經與張某協商取得其書面同意,為張某辦理了人壽保險,期限為三年,張某指定受益人為其妻李某。保險合同約定張某死亡后保險公司一次性向李某支付保險金2萬元。2004年4月,張某突感身體不適,經查為肝癌晚期,6月5日,張某死亡。李某根據張某的臨終交代,向其子張甲索要保險單,張甲此時才告訴李某:他向同事許某借款1萬元,將保險單質押給了許某。李某遂找許某索要保險單,許某則以保險單是質押物為由拒絕返還。李某訴至法院請求許某歸還保險單。許某則稱,只有李某還他1萬元,才能將保險單交出。法院受理后,通知張甲參加訴訟,張甲提出,是他為張某投的人壽保險,保險費也是他交的,2萬元的保險金應屬張某的遺產,他有權繼承其中的1萬元用于還債。
問:
(1)張甲與保險公司所訂立的保險合同效力如何,為什么
(2)李某能否要回保險單,為什么
(3)張甲的主張是否成立,為什么
律師解答:
1、該保險合同有效:首先,張甲與張某系父子關系,有可保利益,因此張甲可以做為投保人為張某投保人壽保險;其次,以死亡為給付條件的保險公司已經經過作為被保險人的張某的書面同意。以上兩點均符合保險法以及其他有關法律的規定,該保險合同有效;
a李某可以要回保險單:作為該保險合同指定身故受益人,在被保險人身故前擁有的是期待權,在被保險人身故符合保險合同給付條件后,已經轉化為可以實現的權利,李某按保險法和保險合同的規定可以享受身故保險金,不受他人干涉;
b在張某身故前,張甲作為投保人,有交納保險費的義務,同時也有退保的權利,是該保單的所有人,有處方保單的權利(例如可以選擇繼續交費,也可以選擇退保以取得現金價值,也可以抵押保單,當然了,抵押保單也要符合保險合同條款的約定,有的條款是約定可以抵押的,有的條款沒有約定是否可以抵押),但是在張某身故后,李某作為指定的身故受益人應享有權利,這時張甲已不能隨意處分該保單;
c在實際操作中,在張某身故后,如果只是缺少一張保單,而其他一切手續均符合保險法和保險條款的規定的情況下,李某其實也是可以獲得理賠的,當然了,要和保險公司妥善溝通,比如說以交費發票或其他可以證明保險關系存在的保險憑證均可以,如實在不能提供有關保險憑證的情況下,由保險公司查實確實存在保險關系的情況下,其實大部分保險公司都是可以通融處理的,比如說以受益人聲明來代替,我就見過不止一例這種情況理賠的。
3、張某的主張不成立:李某作為張某指定的身故受益人,在張某身故后,已經符合保險合同的給付條件,應當享有身故保險金,指定受益人的身故保險金不是遺產,張甲無權要求繼承。
4、順便說一下,未經過保險公司同意的保單抵押的行為往往得不到保障,比如說本例中,其實張甲在抵押該保單后,隨時可以帶上身份證到保險公司申請補發保單并同時宣布原保單作廢的,其成本是很低的,比如說只要10元錢左右就可以補發保單了。
相關法律知識:
總則
第一條為了規范保險活動,保護保險活動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加強對保險業的監督管理,維護社會經濟秩序和社會公共利益,促進保險事業的健康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本法所稱保險,是指投保人根據合同約定,向保險人支付保險費,保險人對于合同約定的可能發生的事故因其發生所造成的財產損失承擔賠償保險金責任,或者當被保險人死亡、傷殘、疾病或者達到合同約定的年齡、期限等條件時承擔給付保險金責任的商業保險行為。
第三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保險活動,適用本法。
第四條從事保險活動必須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第五條保險活動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
第六條保險業務由依照本法設立的保險公司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保險組織經營,其他單位和個人不得經營保險業務。
第七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法人和其他組織需要辦理境內保險的,應當向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保險公司投保。
第八條保險業和銀行業、證券業、信托業實行分業經營、分業管理,保險公司與銀行、證券、信托業務機構分別設立。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九條國務院保險監督管理機構依法對保險業實施監督管理。
國務院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根據履行職責的需要設立派出機構。派出機構按照國務院保險監督管理機構的授權履行監督管理職責。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注冊資本登記管理的法律規定是什么
2020-12-09公司不給實習生工資怎么辦
2021-03-15訴訟時效過了就可以不還錢嗎
2021-02-15非法侵入住宅罪處罰是怎樣的
2020-12-06原產地標記與地理標志有哪些異同
2020-11-25立約定金能否雙倍返還
2021-03-18放棄繼承權的決定可以自行撤銷嗎
2020-12-22單憑微信聊天記錄可以立案嗎
2021-03-17如何理解勞動合同變更的協商一致準則有哪些
2021-01-30單方面辭職勞動合同書是否可以違約
2021-03-25請長假會被辭退嗎
2021-02-27人壽保險理賠時間是多久
2020-11-09保險合同轉讓的程序有哪些
2021-02-17保險合同生效 意味著保險責任的開始嗎
2020-11-18追尾但是損失不大要報保險嗎
2021-02-24意外傷害保險合同的特征是什么,有哪些種類
2020-12-22保險合同訂立的程序是如何的
2021-02-26把保險單弄丟了怎么理賠
2021-03-03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有哪些權利
2020-11-29關于取消國際貨運代理企業名稱變更審批規定的通知內容是什么
202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