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條違約損害賠償責任的理解
違約損害賠償責任在構成要件上有以下4個方面:
1、違約行為。即合同當事人違反合同約定的義務的行為。這是違約損害賠償責任的首要條件。它通常表現為拒絕履行、不履行、遲延履行、不當履行等形式。必須注意的是違約行為只能發生在合同關系中,違約行為的主體只能是合同關系的當事人,其他任何第三人由于對特定合同關系的當事人不承擔任何義務,因而不能成為違約行為的當事人;其次,違約行為在客觀上表現為違反了合同約定的義務。
2、財產權利損害的事實。這種事實,分為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直接損失是受害人現有財產的減少,即加害人的違約行為實際上已經給對方造成財務的減少、滅失、毀損或支出的增加。間接損失是受害人可得利益的喪失,即應當得到的利益因違約行為的侵害而沒有得到。這種喪失的未來利益必須是具有實際意義的,是必得利益而不是假設利益,且必須是在一定的范圍之內,即違約行為的直接影響所及范圍,超出該范圍,不認為是間接損失。
《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條第一款規定:損失賠償額應相當于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獲得的利益。該規定的前一句確立了完全賠償原則,后一句是對可得利益的表述,也是對間接損失賠償的最準確表述。因此,在合同責任中,既要賠償直接損失,也要賠償間接損失。
3、因果關系。即受害人的損失事實與違約行為之間有因果關系。這屬于事實上的因果關系,它解決的是責任能否構成的問題。
與事實上的因果關系相對應的是法律上的因果關系。法律上的因果關系解決的是賠償范圍的問題。《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條第一款后段規定;賠償數額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該規定即可預見性規則。此規則是最主要的限定賠償范圍的規則,適用此規則應注意幾點:預見的主體必須是違反合同的一方當事人,而不是非違約方一方或債權人。預見的時間,我國《合同法》確立為“訂立合同時”,而不是“違反合同時”。預見的內容,國際上通常有兩種做法,一種是只要預見到損害的類型就可以了;另外一種是除了損害的類型要預見到以外,損害的數額也要預見到。我國可以參照第一種做法,即只要求預見到損害的類型,對損害的具體數額不要求一定預見到。對適用可預見性的標準,我國《合同法》規定的是“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這個“應當預見到”實際上采用的是客觀標準,也就是一個通情達理的第三人處在該位置上能夠預見到的損失。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楊余娜律師(聯系13282211144),寧波本地人,2011年8月取得法律職業資格證。曾在寧波市**區人民法院和寧波市公安局**分局工作多年,現為浙江共業律師事務所專職律師。業務專攻方向:刑事、民商事(含民間借貸、買賣合同、債權債務、婚姻繼承、交通事故、工傷賠償等多方面的案件)、企業法律顧問。楊余娜律師受過專業性法學專業教育,對所承辦的案件一絲不茍,認真負責。對于刑事案件,楊余娜律師利用多年的公安工作經驗和資源,根據不同案件情形針對性提出有利辯護或策略。對于民商事案件,楊余娜律師具有深厚的理論功底和豐富的法院實踐工作經驗,根據不同案件事實和證據尋找突破點,最大程度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楊余娜律師業余研究風水,發現通常來找律師的當事人,均在一定程度上受住宅或辦公樓風水、面相或八字等困擾或影響,可通過一定方式化煞、補喜用神等方式增加運勢!
永久居住權到期怎么辦
2020-12-09交通違規罰款收取的滯納金會超過本金嗎
2020-11-20從一起擔保追償權糾紛案看公司法第60條及擔保法司法解釋第4條的
2021-01-18商鋪可以贈予非直系親屬嗎
2021-01-12銀行員工私劃走客戶款項銀行要承擔責任嗎
2021-02-104萬元合同算欺詐嗎
2021-03-21霸王條款是合同欺詐嗎
2020-11-29房屋延期交付有賠償嗎
2020-12-25合同到期解除協議書還有效嗎
2021-02-19小區景觀燈漏電致女童死亡,物業要承擔責任嗎
2021-01-13民事訴訟法對于公益訴訟是如何規定的
2021-02-13勞動合同怎樣解除勞動合同的解除方式是什么
2021-02-14單方終止勞動合同關系是否繼續存在
2021-02-05第三方勞務派遣合法嗎
2020-11-10哪些人加班沒有加班工資
2021-02-22勞動爭議一審結束仲裁還有效力嗎
2021-02-10失業保險基金數額如何確定
2021-02-24車撞了保險公司要肇事者賠償嗎
2021-02-23什么情形的交通事故保險公司拒賠
2020-12-23農村集體土地流轉是什么意思
20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