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托訴訟代理人包括:
1.律師
律師是為社會提供法律服務的執業人員。律師執業,須取得律師職業資格和執業證書。接受民事案件當事人的委托,作為代理人參加訴訟,是律師的業務之一,也是律師為社會提供法律服務的一種主要方式。當前我國的律師隊伍已逐步壯大,加之律師具有法律專業知識和訴訟技能、經驗的優勢,因此律師已成為我國委托訴訟代理人的主體部分。
2.當事人的近親屬
當事人的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同胞兄弟姐妹為其近親屬。信賴是委托代理關系的前提和基礎,當事人是基于對代理人的信賴才委托代理其進行訴訟的。近親屬同當事人關系親密,容易得到信賴。并且,由他們作為訴訟代理人通常能夠更好地維護當事人的權益。
3.社會團體推薦的人
我國社會生活中存在著許多社會團體,如工會、商會、婦聯、殘聯、文聯、消費者協會等,這些社會團體一般都專門設有法律事務部,對其成員承擔著某種保護責任。當發生涉及其成員重大利益的案件時,對其成員承擔著某種保護責任。當發生涉及其成員重大利益的案件時,這些社會團體往往會推薦法律事務部的工作人員或其他有關人員作為涉訟成員的訴訟代理人參加訴訟。
4.當事人單位推薦的人
我國的干部和職工與所在的單位有十分緊密的關系,當單位成員涉訴時,單位出于對職工利益的關心,在征得當事人同意后,可以向法院推薦能夠勝任訴訟的人作為訴訟代理人。
5.經法院允許的其他公民
除上述人員外,其他公民經法院許可,也可以作為訴訟代理人。法律規定當事人委托其他公民擔任訴訟代理人時須經法院的許可,主要是為了保護當事人的利益和保障訴訟的順利進行,防止缺乏陳述和辯論能力,不能勝任訴訟的人及其他可能損害當事人利益的人作為訴訟代理人。
成為民事訴訟委托代理人,需要提交哪些材料?
公民接受委托擔任訴訟代理人的,應當向人民法院立案部門提交下列材料:
(一)授權委托書;
(二)居民身份證或其他身份證明;
(三)系近親屬委托的,應當提供能夠證明其與當事人存在近親屬關系的書面材料;
(四)系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及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應當提交推薦證明;
(五)委托工作人員的,應當提交能夠證明受委托人系其工作人員的勞動合同或社會保險關系等證明材料;
(六)委托人和受委托人雙方簽名的《受委托人在訴訟代理中不收取報酬的承諾書》。
民事訴訟委托代理人的權限是什么?
委托訴訟代理人的代理權限,來源于當事人、法定代表人或法定代理人的委托,因此委托訴訟代理人只能在被代理人授權的范圍內實施訴訟行為。只有在被代理人授權范圍內實施訴訟代理行為,其行為的法律后果才能由被代理人承擔。
當事人在訴訟中的權利,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實體權利或與實體權利密切相關的訴訟權利,如代為承認、放棄、變更訴訟請求;另一類是純粹的訴訟權利或與實體權利關系不密切的訴訟權利,如申請回避。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扭送適用于行政處罰嗎
2020-11-20醫院走失是誰的責任
2020-11-17抵押聲明是否證明抵押擔保成立
2021-02-19交通事故認定后有異議超過了三天怎么辦
2021-03-25如何申請越級強制執行
2021-03-23為什么有精神損失賠償
2020-11-15學生在校時受傷學校承擔責任嗎
2020-12-08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建筑物區分所有權糾紛案件的解釋
2020-12-27企業房產證辦理流程
2021-01-08兩年勞動合同的試用期是多久
2021-01-13怎么續訂勞動合同
2020-12-25各主要城市對終止合同的經濟補償金有何規定
2021-01-26夏季勞動保護的方法有哪些
2020-12-31原公司注銷工齡怎么認定
2020-11-09被公司開除依據勞動法怎么賠償的
2021-01-20發生勞動爭議時當事人可以到哪些組織申請調解
2020-12-04沒有勞動糾紛是否就沒有經濟糾紛
2021-02-08第三責任險處理時注意什么
2020-11-08旅游意外保險的保障有什么
2021-01-29達到人身意外傷害標準的應該滿足哪些要件
202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