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不交保險要交個人所得稅嗎
公司不交社會保險與勞動者是否要交個人所得稅是沒有直接關系的,勞動者的勞動收入達到繳稅標準的,就需要交納個人所得稅。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第二條?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
(一)工資、薪金所得;
(二)勞務報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五)經營所得;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七)財產租賃所得;
(八)財產轉讓所得;
(九)偶然所得。
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以下稱綜合所得),按納稅年度合并計算個人所得稅;非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項計算個人所得稅。納稅人取得前款第五項至第九項所得,依照本法規定分別計算個人所得稅。
第六條?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
(一)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二)非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三)經營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四)財產租賃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減除費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其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五)財產轉讓所得,以轉讓財產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收入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后的余額為收入額。稿酬所得的收入額減按百分之七十計算。
個人將其所得對教育、扶貧、濟困等公益慈善事業進行捐贈,捐贈額未超過納稅人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從其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國務院規定對公益慈善事業捐贈實行全額稅前扣除的,從其規定。
本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專項扣除,包括居民個人按照國家規定的范圍和標準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等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等;專項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支出,具體范圍、標準和實施步驟由國務院確定,并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公司不交養老保險怎么處理
公司不交養老保險金,可以申請仲裁維權,要求單位補繳養老保險金。
1、《社會保險費申報繳納管理規定》要求,用人單位應當自用工之日起30日內為其職工申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并申報繳納社會保險費。未辦理社會保險登記的,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核定其應當繳納的社會保險費。
2、規定中所稱社會保險費,是指由用人單位及其職工依法參加社會保險并繳納的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費、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費、工傷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和生育保險費。
3、規定提出,用人單位應當按月將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明細情況告知職工本人,每年向本單位職工代表大會通報或者在本單位住所的顯著位置公布本單位全年社會保險費繳納情況,接受職工監督。用人單位代職工申報的繳費明細以及變動情況應當經職工本人簽字認可,由用人單位留存備查。
4、針對一些用人單位未按時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情況,規定明確,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責令其限期繳納或者補足,并自欠繳之日起按日加收0.5‰的滯納金;逾期仍不繳納的,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處欠繳數額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進行的解答,公司不交社會保險與勞動者是否要交個人所得稅是沒有直接關系的,勞動者的勞動收入達到繳稅標準的,就需要交納個人所得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保證合同無效保證人應負何種責任
2020-11-27自離公司不開離職證明怎么辦
2021-01-07專利異議審查范圍有哪些
2021-03-09連帶責任中求償權的要件和范圍是什么
2020-12-12離婚訴訟費用
2020-12-27婚姻自由原則與婚姻自主權的區別有哪些
2021-03-23老年人追索贍養費是否可以裁定先予執行
2021-02-28不幸遭遇交通事故,受害人采取哪種方式索要賠償更有利
2021-02-23國內運輸保險的保險范圍有哪些
2020-11-08保險公司應當賠償交通事故中自費藥品費用
2021-02-05交通事故本車人員受害能否要求保險公司賠償
2021-02-06財產保全保險費用承擔
2020-12-13如何認定事故理賠費
2020-11-29保險合同簽訂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2-17保險代理人跑了如何要回保險費
2021-03-23“三來一補”項目保險
2020-11-12拆遷安置房能否辦理房產證
2021-03-19沒營業執照拆遷賠償
2021-03-10老舊房拆遷與危房拆遷有什么區別
2020-12-08舊城改造和棚改有什么區別哪個補償更高
20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