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財產侵權的責任分配原則是怎樣的
我國民法通則第106條規定:“ 公民、法人由于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承擔民事責任。
財產侵權包括侵占財產和損毀財產兩種情況:所謂侵占財產,是指行為人不法占有他人財產;所謂損毀財產,是指行為人侵害他人財產權利并造成財產功能價值的降低。財產侵權的結果將造成權利人財產損失,主要是財產上不利的變動,包括財產的積極減少和消極的不增加。我國民法通則第106條規定:“ 公民、法人由于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承擔民事責任。”
過錯責任原則是行為人基于自身的過錯而承擔民事責任的歸責原則。它是現代侵權法之基本歸責原則,可分為一般過錯責任原則和推定過錯責任原則。前者要求受害人舉證證明加害人有過錯以及過錯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有因果關系。后者要求加害人舉證證明自身沒有過錯以及自身的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否則推定加害人有過錯。
二、財產侵權過錯責任構成要件是什么?
1、民法通則第106條第2款規定:“公民、法人由于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2、由此可見,有過錯必須擔責是一個最基本的原則。從侵權法理論上講,過錯是主觀上的,可以分為故意和過失兩種。過錯責任的構成要件有四:損害事實的客觀存在;行為的違法性;違法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行為人有過錯。應當注意的是,民事責任上的故意和過失有別于刑事犯罪的故意和過失,它沒有民事法律后果上的區別,也就是說民事侵權上的故意和過失所引起的民事法律后果是一樣的,沒有孰重孰輕之別,而刑法意義上的故意和過失所引起的刑事法律后果區別很大,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負刑事責任,且相應較輕。
3、從構成要件可以看出,無過錯責任與過錯責任之間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區別有二:前者的行為是法定的,它不必具有違法性特征,后者的行為具有違法性;前者行為人不必過錯,后者有過錯。在司法實踐中應加以區別。
應將無過錯責任與一般過錯責任加以區別。特殊侵權的種類很多,但并非所有的特殊侵權都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如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職務侵權。憲法第41條第3款、民法通則第121條、國家賠償法第2條均作了規定,雖然三者在用詞造句上不完全相同,但相互是統一的,并不矛盾。在法條中,雖然只有國家賠償法使用了“違法行使職權”一詞,而憲法和民法通則沒有使用,但三者都用了“侵犯”一詞。
綜上所述,財產侵權的構成主要是行為人存在過錯責任,而過錯責任的劃分也會按照過錯和推定過錯來進行,對于舉證責任,那么就需要侵權方提供證據來證明自己和財產損失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
財產侵權損害賠償范圍是什么?
虛擬財產侵權認定的規定是什么?
財產侵權賠償標準是按照侵權合法財產實際損失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借款合同違約責任的形式
2020-12-12棚改違法征收該如何維權
2021-03-16立約定金能否雙倍返還
2021-03-18撫恤金誰有權領取
2021-01-08行政案件可以立案嗎
2020-11-29在商場受傷怎么辦,都可以索要賠償嗎
2021-01-31基本的購房知識匯總
2020-12-11房產贈與的份額很少怎么收稅
2020-12-265年后的房產贈與還要交稅嗎
2021-01-06勞動合同在哪些情形下無效
2021-01-30意外傷害保險理賠時效是多久
2020-12-05房屋保險中的分類有幾種
2020-11-27再保險合同業務有哪些
2020-12-13保險合同中無須注明的條款包括違約責任和爭議處理
2020-11-26使用重大疾病險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2-01應怎樣避免保險過期不賠
2020-11-14什么是存款保險,建立存款保險制度有哪些意義和作用
2021-02-09事故后未及時向保險公司報案能獲得賠償嗎
2021-03-08保險法釋義第一百七十七條
2021-03-06保險受益權的變更
2020-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