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樹立企業知識產權戰略。
企業是我國市場經濟的主體, 也是利用知識產權的主戰場。20世紀90年代以來, 外國公司針對我國提出的5年計劃大量申請專利, 在我國很多產業的未來發展領域設置了專利陷阱, 封殺了我國企業自主開發技術, 控制了這些產業的發展。對此, 我國企業及政府應充分認識到企業及民族工業受到的危機與挑戰, 真正樹立起知識產權意識。既重視外國人的知識產權, 又要加強自主知識產權技術的開發, 實施專利權部署戰略。我國企業實施知識產權戰略是我國融入世界經濟迫切需要, 知識產權戰略是指運用知識產權保護制度, 為充分地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獲得與保持競爭優勢并遏制競爭對手, 謀求最佳經濟效益而進行的整體性籌劃和采取的一系列的策略與手段。 [6]企業知識產權戰略是指企業為獲取與保持市場競爭優勢, 運用知識產權保護謀取最佳經濟效益的策略和手段。就我國企業而言, 許多企業由于忽視技術在產品開發、市場開拓方面的運用, 許多產品技術含量低、原材料消耗大、效益低。這種狀況只有通過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科技進步運行機制、加強企業的知識產權策略性運用, 才能從根本上改變我國企業在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的缺陷, 才能實實在在地提高企業的經濟績效, 增強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二) 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我國企業面臨的知識產權壁壘困境, 從根本上說是中國企業缺乏技術創新, 缺乏核心競爭力的結果。因此, 企業應重視自身的技術創新, 認識到在世界市場全球化的條件下知識產權的重要性, 加大對技術研發的投入, 形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積極推動企業間, 企業與科研機構、高校之間的合作, 以聯合開發、聯合投入、聯合保護等形式來實現對知識產權的共享。企業應加大科研經費投入, 國家也應選擇戰略性產業支持企業進行技術開發。
(三) 積極應對國際知識產權侵權之訴。
我國企業, 特別是外貿企業要轉變觀念, 改變以往消極對待知識產權糾紛的態度, 積極應對國際知識產權侵權之訴。有不少中國企業, 自身并沒有侵權行為, 但由于害怕訴訟會影響企業的發展, 常常放棄應訴的機會, 白白失去維護自身權益的機會, 而有過侵權行為的企業, 也由于這樣那樣的原因消極應訴而支付超過正常水平的侵權費用; 同時, 我國企業界還應注重商會的建立和完善, 形成一個組織有效、協調一致、參與廣泛的企業聯盟, 這樣將有利于增強尋求包括政府在內的各方面支持的力量。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措施
(四) 深入了解研究國際規則及主要國家知識
產權法的立法及實踐。我國是WTO成員, 企業在進行對外貿易時應注意WTO, TR IPS對知識產權的規定, 同時對主要貿易國有關知識產權的法律、實踐也應有所了解, 掌握其主要法律規定、立法趨勢及法院的判例, 才能更大限度地避免撞入知識產權壁壘。如對知識產權權利窮竭原則, 要把握當前主要貿易國所采取的原則。如果對象國采用地域性原則, 企業在進行外貿活動時, 應特別注意知識產權問題。
引進專利技術的企業, 在簽訂合同時應對專利產品平行進口問題作出明確而細致的規定, 合同中應明確許可的性質, 如是獨占許可, 應在合同中規定, 將來如有第二方擅自進口專利產品, 應由技術供方負責與侵權第三方進行交涉, 同時應注意在合同規定的地域內生產、銷售合同產品, 如需向區域外存在平行專利的第三國出口, 應經過進口國專利權人的同意, 才能將產品出口到該國。從事進口業務的外貿經營者, 應注意進口的貨物是否侵犯本國專利權人的權利。如進口產品在國內存在有效的專利權,應在取得本國專利權人的許可后, 方可從事該產品的進口。對某些外國企業運用事實標準中包含的知識產權設置壁壘, 壟斷市場的行為, 國內企業可聯合起來進行抵制, 或將其訴諸法院解決, 必要時可申請國家啟動貿易壁壘調查機制對外國技術壁壘進行調查。對一些國家運用國內法案以知識產權為借口對外國產品進行打擊報復行為, 可采取反報復措施, 或訴諸WTO爭端解決機制解決。此外, 我國應加強對TR IPS規則的研究, 取消知識產權海關保護出口檢查制度。TR IPS協議規定對出口貨物可以進行知識產權檢查, 而對進口貨物進行知識產權檢查是TR IPS規定的最低標準。我國是發展中國家, 科技整體水平落后, 在知識產權國際保護中處于不利地位。我國只需達到TR IPS協議規定的最低標準, 做到既遵循該標準, 又最大限度地保護企業、國家利益。為此我國應將主要精力限定在進口審查上, 出口檢查可以取消, 這樣既符合我國經濟發展水平, 又符合TR IPS協議規定的最低標準, 有利于提高海關行政效率, 防止外國不法商人借此阻止我國產品出口。
(五) 加快知識產權人才的培養、管理。
目前, 企業間甚至國家間的競爭實際上是人才的競爭, 誰占有的人才多, 誰就能在競爭中獲得優勢。隨著中國與世界經濟全面接軌, 中國企業將會越來越多遭遇國際企業的競爭, 特別是在知識產權壁壘對中國對外貿易限制會更加嚴重情況下, 中國企業如果還不加強對知識產權人才培養的重視, 那么中國企業將會因為失掉“知識產權人才”而失掉企業未來發展所需的市場。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如何判定是否構成商標侵權
2020-11-19訂金與定金的差別有哪些
2020-12-141萬借條違約金能寫多少
2021-03-23微商,代購等將如何規范和管理
2021-01-05不安抗辯權什么時候行使
2021-01-16子女死亡父母能領到贍養費嗎
2021-01-30法律是如何規定虐待的
2020-11-21未取得預售許可時簽訂的協議有效嗎
2020-12-13幫別人房產抵押貸款有風險嗎
2020-11-20單位與個人簽訂勞務合同需注意什么
2021-03-15職工在廠里吃早餐時猝死能否認定為工傷
2021-02-22航班取消賠償
2020-12-03航空旅客意外傷害保險合同條款
2021-03-13壽險理賠糾紛的快速解決途徑
2021-03-18巨額保單引出特大騙保案
2021-01-24惡意重復保險該不該賠
2021-03-23抵押權人船舶利益保險條款的承保風險及除外
2020-12-09雇人干活受傷用理賠嗎
2020-11-08保險逾期未交由誰承擔責任
2020-12-15保險合同有哪些基本分類
20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