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受贈人能否主張履行贈與合同
受贈人在特定情形下能夠主張履行贈與合同。如下:
贈與人不交付贈與財產是否構成違約行為,應當依照贈與合同的具體情況加以區分。由于普通贈與合同中,贈與人享有撤銷權,在財產權利轉移之前,贈與人可以任意撤銷贈與。贈與或不贈的選擇權在于贈與人,受贈人只能等待贈與人的交付行為,而不能采取積極的行動要求贈與人履行義務。因而,對這類贈與合同,贈與人不給付贈與財產的,受贈人不能請求贈與人給付贈與的財產,贈與人不交付贈與財產不構成違約行為。
對于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或者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因贈與人并沒有任意撤銷該合同的權利,在贈與人遲延履行或者拒絕履行給付贈與財產的義務時,即構成違約行為,應當承擔違約責任;受贈人也可以請求贈與人給付贈與的財產,贈與人仍不為給付的,受贈人可以申請強制執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贈與合同為單務無償合同,僅由贈與人單方承擔給付義務,當贈與人不履行交付贈與財產的義務時,其責任也應當有所限制,而不像一般雙務有償合同那樣,在履行給付義務時還應當支付遲延利息或者賠償其他損失。《合同法》規定的贈與人不交付贈與的財產的,受贈人可以要求交付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八條規定,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或者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贈與人不交付贈與的財產的,受贈人可以要求交付。
二、撤銷贈與合同后受贈人是否可以要求賠償
看合同具體規定是怎樣的。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于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當前形勢下審理民商事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法發〔2009〕40號)中第九條規定,在當前市場主體違約情形比較突出的情況下,違約行為通常導致可得利益損失。根據交易的性質、合同的目的等因素,可得利益損失主要分為生產利潤損失、經營利潤損失和轉售利潤損失等類型。由上述法律規定可以看出,可得利益損失的賠償基礎是合同當事人違約,賠償主體是違約的市場主體,賠償范圍限定在可預見規則內。
以上便是受贈人能否主張履行贈與合同的相關法律知識解析,相信在解了這些知識以后,受贈人在面對這種情況時,能更好地維護自己的權益。如您還有關于贈與合同的其他問題或者其他糾紛,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律霸網專業律師為您在線解答,感謝您的閱讀。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宅基地用于商業出租合法嗎
2021-03-14連帶責任的內容有哪些
2021-02-03適用監視居住的條件是什么
2021-01-04協議管轄錯誤怎么辦
2020-11-24勞動合同是否應當約定底薪
2020-11-23什么是合同撤銷權
2020-12-01用人者責任的內容有哪些
2021-02-21房產中介費支付可能引起的糾紛有哪些
2021-03-14集資房交易受法律的保護嗎
2021-02-03競業限制協議未蓋公章有效嗎
2020-12-10勞動合同、勞務合同和聘用協議書的區別
2021-01-10什么是勞務經濟
2020-12-21勞務派遣工是否可以帶薪休假
2020-12-26受益人先于被保險人死亡要理賠嗎
2021-01-27保險合同的補償性要如何體現
2021-03-09保險欺詐及其防治
2021-03-04保險合同格式條款被判無效的情況
2021-03-23不想再續保養老保險可以退嗎
2020-12-11保險欺詐的法律后果是怎么樣的
2020-11-09什么情況下保險公司可以拒絕賠償
2021-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