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條【對違法行為負有直接責任的高級管理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的法律責任】保險公司、保險資產管理公司、保險專業代理機構、保險經紀人違反本法規定的,保險監督管理機構除分別依照本法第一百六十一條至第一百七十二條的規定對該單位給予處罰外,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警告,并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撤銷任職資格或者從業資格。
【釋義與適用】本條是對違反《保險法》規定尚未構成犯罪的行為負有直接責任的保險公司高級管理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應承擔的法律責任的規定。本條由原保險法第150條修訂而成。
一、保險類機構的違法行為,其機構董監事和高管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1、保險公司的違法行為。保險公司違法屬于法人違法。法人違法是指法人意思表示機關的行為違法。保險公司的意思表示機關是由保險公司的董事、監事、經理等高級管理人員組成的經營管理機關。因此,保險公司違法,除保險公司要承擔法律責任外,對違法行為負有直接責任的保險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也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保險公司的違法行為,構成犯罪的,對該犯罪行為負有直接責任的保險公司高級管理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刑法》的有關規定處罰;尚未構成犯罪的,對該違法行為負有直接責任的保險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本條規定,由保險監督管理機構區別不同情況予以警告,責令予以撤換,處以2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或者取消直接負責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一定期限直至終身的任職資格,對其他責任人員責令予以撤換;情節嚴重的,禁止直接負責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一定期限直至終身進入保險業。
根據《保險法》的規定,保險公司有下列違反《保險法》的規定的行為之一,尚未構成犯罪的,對各該行為負有直接責任的保險公司高級管理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應當依照本條規定處罰:(1)違反保險法第114條第2款規定,拒不履行保險合同約定的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義務的;(2)超額承保的;(3)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承保以死亡為給付保險金條件的保險的;(4)未按照《保險法》第97條規定提存保證金的,或者違反這條規定動用保險金的;(5)違反《保險法》第67條的規定,未經批準,擅自設立保險公司;(6)違反《保險法》第74條規定,未經批準,擅自設立分支機構的;違反《保險法》第79條規定,保險公司在境外未經保監會批準擅自設立子公司、分支機構、代表機構;違反保險法第80條規定,外國保險機構在境內擅自設立代表機構;(7)違反《保險法》第84條規定,未經批準,擅自變更保險公司名稱、章程、注冊資金、公司或者分支機構的營業場所等事項,或者分立、合并的;(8)違反《保險法》第95條規定,超出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核定的業務范圍從事經營活動的;(9)未按照《保險法》第98條規定提取和結轉各項責任準備金的;(10)未按照《保險法》第99條規定提取公積金的;(11)未按照《保險法》第100條規定提取保險保障基金的;(12)違反《保險法》第105條規定辦理再保險的;(13)違反《保險法》第106條規定利用保險公司資金的;(14)未按照《保險法》第136條規定,將應當報送保險監督管理機構審批或者備案的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報送審批或者備案的;(15)違反《保險法》第116條規定,保險公司及其工作人員從事欺騙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對投保人隱瞞與保險合同有關的重要情況、阻礙投保人履行本法規定的如實告知義務,或者誘導其不履行本法規定的如實告知義務、給予或者承諾給予投保人、被保險人、受益人保險合同約定以外的保險費回扣或者其他利益、違反《保險法》規定,挪用、截留侵占保險費、利用保險代理人、保險經紀人或者保險公估機構,從事以虛構保險中介業務或者編造退保等方式套取費用等違法活動、利用未取得合法資格的機構或者個人從事保險銷售活動的。泄露其知悉的投保人、被保險人、受益人或者再保險分出人的商業秘密、個人隱私,造成其損失等違法行為的;(16)違反本法規定任用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17)違反本法規定,出租、出借、變造、轉讓業務許可證;(18)違反本法規定,未按照規定報送或者保管報告、報表、文件、資料和數據的;(19)未按照規定披露信息的;(20)違反本法規定,編制或者提供虛假的報告、報表、文件、資料和數據的;(21)拒絕或者妨礙依法監督檢查的;(22)未按照規定使用經審批或者備案的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的。
2、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的違法行為。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管理保險資金,應當遵守《保險法》和中國保監會的有關規定,履行誠實信用、謹慎勤勉的義務。設立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應當經中國保監會會同有關部門批準。保險資產管理公司設立分支機構,應當向中國保監會提出申請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報中國保監會批準:(1)變更公司章程;(2)變更出資人或者持有公司股份10%以上的股東;(3)調整業務范圍;(4)撤銷分支機構;(5)變更營業場所;(6)更換高級管理人員。保險資金的管理運用限于銀行存款、買賣政府債券、金融債券和國務院規定的其他資金運用形式。保險資產管理公司開展外匯資金運用業務和其他外匯業務,應當經國家外匯管理部門批準。保險資產管理公司自有資金與受托管理資金在同一投資渠道的總投資比例和單一投資對象的投資比例應當分別計算。保險公司委托他人運用的資金和自己管理運用的資金在同一投資渠道的總投資比例和單一投資對象的投資比例應當分別合并計算。保險公司和其委托的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應當約定獨立的托管人。托管人應當是符合中國保監會規定條件的商業銀行或者其他專業金融機構。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管理下列資金,應當由不同的投資管理人員分別管理,分別記賬。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因保險資金的管理運用、處分或者其他情形取得的財產,應當歸入保險資金。除依照合同約定取得報酬外,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利用受托管理的保險資金為自己謀取利益的,所得利益歸入受托管理的保險資金。保險資產管理公司不得有下列行為:提供擔保;承諾受托管理的資金不受損失或者保證最低收益;將受托管理的保險資金轉委托;利用受托保險資金為委托人以外的第三人謀取利益;與股東、委托保險資金管理運用的保險公司之間或者操縱不同來源的受托資金互相進行資金運用交易;以資產管理費的名義或者其他方式與委托人合謀獲取非法利益;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及監管部門禁止的其他行為。根據《保險法》的規定,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有上述違反《保險法》的規定的行為之一,尚未構成犯罪的,對各該行為負有直接責任的保險資產管理公司董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應當依照本條規定處罰。
3、保險專業代理機構、保險經紀人的違法行為。根據《保險法》第131條的規定,保險公司有下列違反《保險法》的規定的行為之一,尚未構成犯罪的,對各該行為負有直接責任的保險專業代理機構、保險經紀人、高級管理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應當依照本條規定處罰:(1)違反《保險法》的規定,欺騙保險人、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的;(2)隱瞞與保險合同有關的重要情況的;(3)阻礙投保人履行本法規定的如實告知義務,或者誘導其不履行本法規定的如實告知義務的;(4)給予或者承諾給予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保險合同約定以外的其他利益的;(5)利用行政權力、職務或者職業便利以及其他不正當手段強迫、引誘或者限制投保人訂立保險合同的;(6)偽造、擅自變更保險合同,或者為保險合同當事人提供虛假證明材料的;(7)挪用、侵占保險費、保險賠款或者保險金的;(8)利用業務便利為其他機構或者個人謀取不正當利益的;(9)串通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騙取保險賠款或者保險金的;(10)泄露知悉的保險人、被保險人、投保人或者受益人的商業秘密或者個人隱私的;(11)違反《保險法》規定,未繳存保證金或者投保職業責任保險的,未設立專門賬簿記載業務收支情況的,利用業務便利為其他單位和個人謀取非法利益的;(12)違反《保險法》規定,未取得經營保險代理業務許可證、保險經紀業務許可證,擅自設立保險專業代理機構、保險經紀人或者非法從事保險代理業務、保險經紀業務的行為。
二、法律責任承擔的方式
(一)對單位的處罰:根據本條的規定,保險公司、保險資產管理公司、保險專業代理機構、保險經紀人違反本法規定的,保險監督管理機構可以分別依照本法第161條至第172條的規定處罰。處罰的方式有:(1)責令限期改正,即由保險監督管理機構責令其限期改正違法行為。(2)沒收違法所得,并處違法所得五倍以下的罰款。(3)取締。即由保險監督管理機構直接取締非法設立的保險類機構或非法從事保險業務或保險中介業務的機構或其他組織。(4)罰款。對其最高可以處以五十萬元的罰款。(5)限制業務范圍、責令停業整頓、責令停止接受新業務或者吊銷業務許可證。
(二)對個人的處罰。對違法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罰的方式有:(1)警告;(2)罰款: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3)撤銷任職資格或者從業資格。
此次《保險法》修訂增加了“撤銷任職資格”的行政處罰手段。根據本法第2款的規定,對于違法機構的董事、監事和高管,保監會有權取消直接負責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一定期限直至終身的任職資格,對其他責任人員責令予以撤換;情節嚴重的,禁止直接負責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一定期限直至終身進入保險業。關于取消任職資格的適用的法律后果看,“撤銷任職資格”在性質上屬于行政處罰,而非強制措施。根據《行政處罰法》第12條的規定,行政規章僅可在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范圍內對行政處罰作具體規定,由于《保險法》作為上位法未規定“撤銷責任人任職資格”的行政處罰,保監會《行政處罰程序規定》未將其列入可實施的行政處罰種類。2008年8月18日,中國保監會在對山東保監局《關于實施行政處罰適用法律有關問題的復函》(保監廳函〔2008〕233號)中做出上述解釋。此次《保險法》修訂增加了本條第2款規定,從法律角度賦予了保監會取消高管任職資格的處罰權。前款規定的人員離開該機構工作后,被發現在該機構工作期間違反本法規定的,應當依法追究責任。但是這種責任追究不是無限的,仍然受到行政處罰2年時效以及刑事責任追究時效的限制。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刑事犯罪中的罰金一定要交嗎
2020-11-10股份有限公司設立需要多少人
2021-03-24個人著作權中的財產權利保護期限
2021-03-21自己貸款能用別人的抵押物嗎
2021-03-21交通事故庭外調解流程有哪些
2021-02-12訴后財產保全怎樣處理
2020-12-05打官司贏了訴訟費怎么退呢
2020-11-22承包關系算雇傭關系嗎
2021-02-12兼職是雇傭關系嗎
2020-12-05勞務合同的無效由什么確認
2021-01-24社會保險能否定為勞動關系依據
2021-01-26軍人病退的規定是怎么樣的
2021-03-20石家莊教師試用期工資標準
2021-02-27雇傭關系的認定條件是什么
2021-02-03對方不履行勞動仲裁裁定該怎么辦
2020-12-24保險公司罰則中相關問題有哪些
2021-01-31人身保險有哪些特殊性
2021-01-21未續簽合同怎么交保險
2021-01-28買夠十五年的職工養老保險,年齡不夠,還要補交嗎
2021-01-28保險公司理賠程序有哪些
2021-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