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見締約過失責任實質上是誠實信用原則在締約過程中的體現,是當事人在訂立合同過程中,因過錯違反依誠實信用原則負有的先合同義務,導致合同不成立,或者合同雖然成立,但不符合法定的生效條件而被確認無效、被變更或被撤銷,給對方造成損失時所應承擔的民事責任,構成締約過失責任包括以下幾個特點:
(1)締約上的過失發生在合同訂立過程中;
(2)一方違背其依法誠實信用原則所應負的義務;
(3)造成他人信賴利益的損失;
(4)締約過失雖然是一項獨立的請求權,但它仍然是一種輔助合同上的請求權和侵權上的請求權而發生作用的制度。
負有締約過失責任的當事人,應當賠償對方的損失,這是沒有異議的。我國《合同法》規定了締約過失行為應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但對賠償的具體范圍卻沒有明確,這也導致目前學者們對損失的范圍存在較大爭議。根據《合同法》第五十四條、第五十八條的規定,在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后需追究過錯方的責任,追究是誰的責任導致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這種過錯當然包括當事人在締約過程中存在的過失。另外一種情況是當事人的締約過失對合同本身的成立及效力不存在影響,僅因當事人在締約過程中獲悉了對方的商業秘密,之后泄露或者不正當地使用了該商業秘密,給對方造成損失。據此我們可以將締約過失責任限定在以下三種情況討論其賠償范圍。
(一)合同不成立。理論上,在訂立合同過程中存在三種利益:期待利益、履行利益、誠信利益。所謂期待利益,是當事人訂立合同期望得到的利益。期待利益是當事人通過訂立合同想要達到的目標,在合同談判過程中該種期待是變化的,當合同成立后才被確定下來。所謂履行利益,是指合同已經成立以后,在合同已經得到全面履行的情況下,當事人從中獲得的利益。合同約定的是當事人的期待利益,只有當合同被全面履行后,期待利益才能變成履行利益。如果合同沒有得到履行或者沒有得到全面履行,當事人只能通過追究對方違約責任的救濟方式補足。合同有效成立前,不存在期待利益和履行利益。所謂誠信利益,即信賴利益,“在大陸法中,信賴利益又稱消極利益或消極的契約利益。”一般“是指無過錯合同一方當事人因合同無效、不成立等原因遭受的實際損失。”締約過失導致合同沒有成立的信賴利益損失主要是費用的支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行使留置權的條件
2020-11-13電子商務法全文內容是怎樣的
2021-02-03信用卡違約金上征信嗎
2021-02-25如何把控合同中主體資格的審查
2021-03-14違約方以公文形式解除合同有效嗎
2020-12-07農村老人去世后,其拆遷安置房子女該如何分配
2021-01-24購買回購房時的證件在哪里辦理,辦理流程是什么
2021-02-25單位集資房拆遷怎么補償
2021-02-10轉業軍人喪葬費怎樣拿
2021-03-21員工受傷申請調崗可以嗎
2020-12-01企業能辭退哪些員工
2020-12-21被保險人范圍及人壽保險理賠申請人的要求是什么
2021-02-01意外險如何報案
2021-02-28團體意外險可以稅前扣除嗎
2020-11-13建筑工程保險的適用范圍
2021-01-31汽車保險不理賠的情況及解決辦法
2020-12-15如何理解互聯網保險
2020-12-24發生交通事故保險公司應承擔被保險人的連帶責任嗎
2021-02-13工程承包合同協議書范本
2021-02-10離婚后,家庭土地承包經營中的收益將會被如何處理
2021-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