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像權和名譽權一樣,都是公民基本的權利,這些民事權利受到法律的保護。未經批準、出于盈利目的使用他人照片制作海報的,構成侵權,對方要承擔民事賠償。但是并不是所有使用他人肖像的行為都構成侵權,那么,哪些行為不算侵犯肖像權?我們通過本文做個具體了解。
一、哪些行為不算侵犯肖像權?
肖像權也會受到一些限制,存在一些違法阻卻事由,在司法實踐及法學理論上,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1、為社會公共利益而使用肖像的行為,如公安機關發布通緝令而使用犯罪嫌疑人的肖像,司法人員為司法證據目的而對犯罪嫌疑人進行拍照;參加游行、示威和公開演講的人,因其活動目的具有公共性,而不得反對他人對上述活動的拍照;
2、為公民本人利益而使用肖像的行為,如公民因親人走失對外發布尋人啟事而使用肖像;
3、為社會新聞報道而使用肖像的行為,有特殊新聞價值的人,不得反對記者的善意拍照,如為弘揚社會正氣或揭露社會丑惡現象而使用公民肖像,還有特別幸運者或特別不幸者、重大事件的當事人或者在場人等,均屬于這種情況;
4、善意使用政治家及社會明星肖像的行為,政治家、影視和體育明星以及其他公共人士,在公開露面時,不得反對他人拍照。
二、常見的侵犯肖像權的行為有哪些?
常見的侵犯公民肖像權的行為,主要是未經本人同意、以營利為目的使用他人肖像做商業廣告、商品裝潢、書刊封面及印刷掛歷等。對于侵犯肖像權行為,受害人可自力制止,例如請求交出所拍膠卷,除去公開陳列肖像等,也可以依法請求加害人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影響或賠償損失等。賠償損失請求權,不以財產損害為要件。同時,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39條規定:以贏利為目的,未經公民同意利用其肖像作廣告、商標、裝飾櫥窗等,應當認定為侵犯公民肖像權的行為。除此之外,惡意毀損、玷污、丑化公民的肖像,或利用公民肖像進行人身攻擊等,也屬于侵害肖像權的行為。
通過上文,小編告訴了大家哪些行為不算侵犯肖像權。從司法實踐來看,公安機關出于辦案需要發放通緝令、新聞媒體采訪名人、親人發布尋人啟事等行為,都不對肖像權產生侵權。判斷是否存在侵權這里有兩個標準,看有沒有征得本人同意,使用肖像的方式是否合情合理等。
侵犯肖像權賠償多少錢?
怎么樣才算侵害肖像權
侵犯肖像權的行為包括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對比中外土地征收補償標準
2021-01-05禁止食用野生動物養殖戶有損失怎么辦
2021-01-14半月板損傷輕傷認定
2021-01-19反擔保抵押權人是誰
2020-12-06債權債務轉讓應該注意哪些內容
2020-12-22擔保法保證期間的規定
2020-12-08交通事故發生后多長時間喪失訴訟權
2021-02-02軍人離婚應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2-17執行董事和監事權力哪個大
2020-12-06全國性商業銀行的注冊資本最低是多少
2021-03-02擔保范圍約定不明確
2020-11-13無故辭退員工賠償規定是怎樣的
2021-03-03勞動仲裁員聘任期是幾年
2021-02-18被車撞了出院再入院保險公司會報嗎
2020-12-29車保險理賠流程有哪些
2021-01-09保險公司依據格式條款拒賠無效嗎
2021-02-21保險代理合同書
2020-12-04出門旅游如何選擇買保險?
2020-12-29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應注意什么
2021-01-23土地出讓方式流程是怎樣規定的
2021-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