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夫妻共同債務規定:
針對司法實踐中出現的涉夫妻共同債務的新問題、新情況,2018年1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司法解釋,明確夫妻雙方合意表示或者一方用于家庭日常生活所負的債務,應當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需要共同承擔。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一方超出家庭日常生活所負的債務,除非債權人能夠證明該債務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產經營或者基于夫妻雙方共同意思表示,否則法院將不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
該司法解釋的主要內容共3條,以下為該解釋的具體內容:
第一條夫妻雙方共同簽字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認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負的債務,應當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
第二條夫妻一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以個人名義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債權人以屬于夫妻共同債務為由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三條夫妻一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以個人名義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債權人以屬于夫妻共同債務為由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債權人能夠證明該債務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產經營或者基于夫妻雙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
《解釋》第四條規定:“本解釋自2018年1月18日起施行。本解釋施行后,最高人民法院此前作出的相關司法解釋與本解釋相抵觸的,以本解釋為準。”
離婚債務的定性及處理對策
要妥善處理好離婚債務,首先要確定夫妻共同債務的性質。既然是夫妻共同債務,夫妻雙方對債務的承擔就具有不可分性,夫妻應共同承擔這些債務的民事責任。夫妻共同債務應當具有以下幾個特征:(1)舉債時間是夫妻雙方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但債權人能夠證明所負債務用于婚后家庭共同生活的除外。(2)夫妻雙方具有共同舉債的合意且夫妻雙方共同分享債務所帶來的利益。(3)舉債的目的是夫妻共同生活或從事合法經營活動。(4)夫妻雙方對共同債務互負連帶清償責任。
由于夫妻共同債務具有不可分的特點,因此筆者建議在處理離婚案件債務問題時可以考慮采用以下程序:
1、雙方均認可的共同債務或轉移承擔單方債務。對于此類應征得債權人的意見。
在審判實踐中,人民法院在處理離婚案件夫妻債務分擔問題時,一般是先由夫妻雙方協商對債務的分擔,然后法院加以確認,協商不成時,再由法院根據具體狀況判決。這種做法,不管是當事人雙方協商還是法院判決,都可能損害債權人的權利。應當征求債權人的意見。具體情況又分為兩種:
一是債權人同意的,可由雙方協商清償或以共同財產清償。
二是債權人不同意時,在離婚訴訟中以不認定和處理離婚債務為宜,可由債權人另案主張。因為夫妻共同債務為連帶債務,債權人可以選擇由連帶債務人的一人清償,也可以選擇兩人清償。若法院不考慮債權人的意見就在離婚案件中將債務進行分配,就會侵犯債權人的利益。在離婚案件中法院只有權處理共同債務內部的負擔問題,不能改變婚姻當事人與債務人之間的關系。有觀點認為:法院應中止離婚案件的審理,先行審理債務案件,待債務案件終結后,再恢復離婚案件的審理。但是,此種處理方式會背離離婚案件的審理目的。離婚案件主要解決的是離婚雙方的感情問題,繼而解決雙方的婚姻關系問題。債務問題只是隨解決婚姻關系問題而產生的。如果把審理的重點放在解決雙方債務問題上,有時債務還非常復雜,這會導致主次不分。若爭議的債務數額較大,債權人或債務人的情況復雜,可能涉及除債權人、債務人之外的第三人,如其他家庭成員的合法權益等情況,那么該離婚案件的審理會因此拖延較長的時間。這不利于妥善及時地解決離婚糾紛。因此,這種情況以在離婚訴訟中不處理債務問題為宜,這將防止離婚當事人分完財產逃避債務。同時也有利于查清夫妻債務,更合理地分割夫妻財產。
2、雙方均不認可共同債務的,法院不宜在離婚判決中明確無共同債務,應待債權人另案主張,法院再行確定是否有夫妻共同債務。這樣做體現了我國民事訴訟的舉證原則,同時更加保護了債權人的利益。
3、一方主張負債,另一方認為不負債或一方主張負債,而另一方認為債務系個人債務及雙方虛構債務的情況,還是只能依據現有的法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以下簡稱解釋二)第二十四條“債權人就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主張權利的,應當按夫妻共同債務處理。但夫妻一方能夠證明債權人與債務人明確約定為個人債務,或者能夠證明屬于婚姻法第十九條第三款規定情形的除外”。根據該規定能查清事實的,以夫妻共同債務處理;難以認證的,在離婚案件中不宜確認有還是無夫妻共同債務,待債權人另案起訴主張權利時,法院再認定是否負債,是否屬夫妻共同債務。經審查,確屬夫妻共同債務的,仍判決離婚當事人承擔連帶償還責任;屬個人債務的,由負債人承擔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領取結婚證但爽約不出席婚禮巨額彩禮如何歸屬
2021-01-21開支票日期怎么寫
2020-12-05企業如何登陸新三板掛牌
2021-02-13財產保全是名下所有財產嗎
2021-01-29受欺詐訂立的買賣合同有效嗎
2020-11-17勞動合同訂立的程序規定
2021-03-23勞動者被追究刑事責任幾年后能否開除
2020-12-12勞務合同應遵循什么原則
2021-01-13什么情況下勞務派遣單位不能與被派遣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
2021-03-042020勞動法律關于勞動力外包是怎樣規定的,與派譴的區別
2021-03-23搶救傷者非醫保用藥費用商業險公司是否應予理賠
2021-03-11空難后保險應該怎樣理賠
2020-11-29旅游意外險怎么賠付
2021-02-18貨物運輸保險合同的目的
2021-02-09保險的原則是什么
2021-01-15被保險人違反及時報案的保險義務是否應該承擔責任
2021-01-27投保人可以解除保險合同嗎
2020-12-03人身保險重復保險的分攤方式是什么
2021-01-26企業未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用將面臨哪些勞動用工風險
2021-03-02土地承包的的年限是如何規定的
202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