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电影网一区_jizz内谢中国亚洲jizz_都市激情亚洲综合_特黄特色欧美大片

訴訟活動中的法定代理人是監護人嗎

來源: 律霸小編整理 · 2025-05-07 · 967人看過

一、訴訟活動中的法定代理人是監護人嗎?

不一定,法定代理人與被代理人之間往往存在某種特定的血緣或親緣關系,這種特定的血緣或親緣關系正是法定代理產生的基礎。

實踐中,最常見的法定代理主要有以下幾種情形:

(1)父母作為其未成年子女的法定代理人;

(2)配偶一方作為其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對方的法定代理人;

(3)成年的兄、姐作為其未成年的弟、妹的法定代理人;

(4)職務代理中的代理人。

二、法定監護人與法定代理人

在有關描述、說明對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行為能力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合法權益進行保護或者對其撫養、照顧、管理、教育以及對其造成的損害承擔民事責任等法律關系時,使用的是“監護人”。只有在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行為能力人為民事法律行為或者參加訴訟時,才使用“法定代理人”。

刑事訴訟法第十四條第二款規定:“對于不滿十八歲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在訊問和審判時,可以通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場。”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五十六條規定:“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訊問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應當通知監護人到場。”兩部法律在同一問題上分別使用了“監護人”和“法定代理人”,引發了對兩個術語的不同理解,也給制定有關司法解釋等規范性文件帶來了一定的麻煩。本文試對二者作粗淺辨析,并對刑事訴訟法中“監護人”、“法定代理人”的使用作簡要討論。

(一)監護人與法定代理人在本質上具有同一性

監護是民法上的制度,是指對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的人身、財產及其他合法權益進行監督和保護的一種民事法律制度。履行監督和保護職責的人,稱為監護人。就未成年人來說,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第十六條的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未成年人的父母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其他親屬、朋友或者有關單位擔任監護人。

代理原本也是民法上的制度,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權范圍內,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同第三人獨立為民事法律行為,由此產生的法律效果直接歸屬于被代理人的一種法律制度。民法通則第六十四條規定,代理包括委托代理、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隨著社會的發展,代理制度及其有關規則逐漸擴展適用于民事法律行為以外的其他行為,主要包括:申請行為,如申請國家專利;申報行為,如向稅務部門申報納稅;訴訟行為等。這些行為的代理,除適用特別法的有關規定外,一般都可以適用民事代理制度的有關規則。

法定代理是基于法律的直接規定而發生的代理,是國家基于保護公民及維護社會秩序的特別需要,而作出的關于具有特定身份的民事主體有權代理他人為某些法律行為的制度,通常適用于被代理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情況。法定代理人依照法律的規定行使代理權。民法通則第十四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七條規定,無訴訟行為能力人由他的監護人作為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六十七條作了進一步解釋,在訴訟中,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

可見,無論在民事法律關系還是訴訟法律關系中,法定代理人與監護人都是一致的。民事法律關系中的監護人一旦確定,在民事活動或者訴訟活動中,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即作為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為民事活動或者參加訴訟,二者只是在不同法律關系中的稱謂不同,在范圍上并無區別。

(二)監護人與法定代理人的使用場合不同,在訴訟法律關系中應當使用法定代理人

監護人與法定代理人的范圍雖然是一致的,但他們分別在不同的法律關系中使用。監護人的概念是在一般意義上使用的,監護人的職責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財產及其他合法權益。民法通則第十八條規定,監護人應當履行監護職責,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財產及其他合法權益。二是撫養、照顧、管理、教育被監護人。根據未成年人保護法第十條、第十一條、第十三條和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三條的規定,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依法履行對未成年人的監護職責和撫養義務,教育和影響未成年人,預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煙、酗酒、吸毒、賣淫等行為,必須使適齡未成年人依法入學接受并完成義務教育。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三是代理被監護人參加民事活動以及有關訴訟活動等。根據民法通則及民事訴訟法的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進行有關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法定代理人同意,監護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無訴訟行為能力人由他的監護人作為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

可以看出,在我國法律中,監護人的使用范圍要比法定代理人的使用范圍廣。在有關描述、說明對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行為能力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合法權益進行保護或者對其撫養、照顧、管理、教育以及對其造成的損害承擔民事責任等法律關系時,使用的是“監護人”。只有在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行為能力人為民事法律行為或者參加訴訟時,才使用“法定代理人”。而且,根據法律的明確規定,在這樣的法律關系中,也只能使用“法定代理人”而不是“監護人”。特別是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七條規定,無訴訟行為能力人由他的監護人作為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其意思更為明確,即在訴訟法律關系中,雖然還是監護人,但監護人是作為“法定代理人”參與訴訟的,法律稱謂為“法定代理人”。因此,對于“監護人”、“法定代理人”來說,雖然本質上是同一人,但必須注意二者在不同法律關系中的使用,不能混淆。

(三)刑事訴訟法中使用“法定代理人”是合適的,但有關的定義不甚準確

根據前文的分析,在訴訟法律關系中,應當使用“法定代理人”的表述,這樣不僅能更準確地體現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在訴訟中的法律地位,也便于與其他訴訟代理人相區別。從這一意義上說,刑事訴訟法第十四條中使用“法定代理人”是可取的,符合代理制度的原理,也與其他訴訟法的規定相一致。除此之外,在有關主要是補充、解釋訴訟法或者主要是調整訴訟法律關系的司法解釋等文件中,也應當使用“法定代理人”而不宜使用“監護人”。

因為法定代理人基本上都和被代理人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血親關系,所以才會一度讓人們覺得訴訟活動當中就只能由監護人作為法定代理人的身份參與訴訟活動。雖然法律上也沒有明確的區分法定代理人和監護人的相關概念,但是根據實際的操作經驗,我們知道,法定代理人不一定必須是當事人的監護人。



監護人的確定標準

繼母或繼父是法定監護人嗎

家庭戶主是不是就是法定監護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錄×

驗證手機號

我們會嚴格保護您的隱私,請放心輸入

為保證隱私安全,請輸入手機號碼驗證身份。驗證后咨詢會派發給律師。

評論區
登錄 后參于評論

專業律師 快速響應

累計服務用戶745W+

發布咨詢

多位律師解答

及時追問律師

馬上發布咨詢
陳義勝

陳義勝

執業證號:

13303201510476069

浙江六和(溫州)律師事務所

簡介:

畢業于浙江工商大學法律碩士專業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陳義勝

律霸用戶端下載

及時查看律師回復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法律常識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