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據法律的規定好意施惠都包括哪些?
根據法律的規定好意施惠都包括受同事或友人囑咐代購某物,好意施惠的施惠方,因其故意或過失侵害他方的權利,原則上仍應就其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權利,負損害賠償責任,但過失應就個案進行合理認定。如讓親友搭乘順車,施惠人駕車違規發生車禍致搭車人受傷,仍應依民法通則第106條第2款的規定負損害賠償責任。有觀點認為,好意施惠屬于“無償”,應于施惠人于故意或重大過失情形下負損害之責。好意施惠關系,尤其是在搭便車的情形,好意施惠的施惠人原則上仍應就其“過失”不法侵害他人權利,負損害賠償責任,惟過失應就個案合理認定之。對他人生命身體健康的注意義務,不能因其為好意施惠而為減輕,將其限于故意事重大過失。
二、好意施惠法律規定的判斷標準有哪些?
1.好意施惠的行為也是基于一定的意思而表示在外的行為,但行為人不具有發生一定私法上效果的效果意思。債的關系與好意施惠關系之間的主要區別在于是否具有負法律上義務的意思。但在實務中,經常難以區分,通常有償的約定應當認為是債的關系;而無償的約定,應當看受益人的相對人,對該約定有無特別利益而定,如借貸、贈與、委任、寄托等。
2.當事人并無受其約定拘束之意,則為好意施惠關系,如約定讓親友搭乘順車至某地,受同事或友人囑咐代購某物,邀請友人散步或參加宴會等。
3.在無償的約定情形,當事人究竟有無受拘束之意,亦即究竟意在成立合同,或僅為好意施惠關系,應解釋當事人的意思,斟酌交易習慣與誠實信用原則及當事人的利益,從相對人的觀點加以認定。
為了增進與他人之間的關系,有時可以實施一些好意施惠的行為,但是由于意外事件是比較多的,若是由于其實施了好意施惠的行為,才導致了侵權事件的發生,此時若是好意施惠者可以拿出證明自己并非是故意侵權的證據,那么好意施惠者是不需要承擔損害賠償的責任的。
如何區別贈與合同與好意施惠?
交通事故中好意施惠方要承擔賠償責任嗎?
施惠發生損害施惠人是否承擔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涉嫌假冒注冊商標有什么后果
2021-02-11人民法院申請調解需要費用嗎
2021-02-27出資未到位股權收益如何確認
2021-03-16解約定金必須約定嗎
2021-01-12交通事故碰到人如何處理
2021-02-28車禍出院了還賠錢嗎
2021-01-29老年人的立遺囑權應該如何保護
2020-11-18如何理解再審法院管轄
2021-01-21放棄去世人的繼承權后有居住權嗎
2021-01-10交通事故對方全責應該賠償多少
2020-12-23超市顧客摔傷賠償責任誰來負
2021-01-09意外險的理賠依據有哪些
2021-01-16意外保險條例的保障范圍
2021-03-24我國產品責任的損害是如何賠償的
2021-01-05保險條款分類有哪些
2021-01-24投保一定能獲得賠償嗎
2020-11-08如何簽訂保險合同,怎么看懂保險合同
2020-11-20保險公司超過判決書規定日期不給錢有什么辦法
2021-02-10保險公司追訴時效是怎樣的
2020-12-01什么是涉水險
2021-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