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拆遷人與拆遷安置人的區別
一般認為,在拆遷范圍內的單位和個人,具備以下條件之一的即可認定為被拆遷人:
1、私有房屋的所有人。所有人必須提供當地產權產籍管理機關或區、縣人民政府發給的房屋產權證及身份證明。
2、公有房屋的產權人,即國家授權的國有房屋的管理人,通常稱之為產權人。國家授權管理的房屋又分為直管房和代管房。產權人必須提供當地產權產籍管理機關或區縣機關或區、縣人民政府發給的房屋產權證書以及身份證明。
3、被拆遷房屋的代管人。代管有兩種形式:國家代管和代理人代管。國家代管是指所有人下落不明又無合法代理人或所有權歸屬不明的私有房屋。其代管部門為房屋所在地房管機關,其權責關系由法律法規直接規定。代理人代管是城市私有房屋所有人因不在房屋所在地或其他原因不能管理房屋時,委托他人代為管理,其所有人與代理人的權利義務關系應當適用民事法律關系中的代理制度來調整。這里所講的被拆遷房屋的代管人是指國家代管的代管部門,即房屋所在地的房管機關。
對被拆遷人資格的認定,根本問題在于被拆遷房屋的所有人是否在拆遷公告前合法取得房屋所有權。凡是在拆遷公告前合法取得被拆遷房屋及其附屬物所有權者,均是被拆遷人,否則,不應認定為被拆遷人。
需注意的是,承租人或者房屋的使用人不是被拆遷人,但是他可以與被拆遷人一起成為拆遷安置協議的主體。
拆遷安置的對象是房屋的使用人。使用人可能是房屋的所有人,也可能是房屋的承租人等其他實際使用人。使用人有權要求拆遷人給予安置,拆遷人對使用人進行拆遷安置是拆遷人的法定義務。拆遷安置一般通過拆遷人與被拆遷人以協議的方式進行,就安置的方式、地點、標準等達成協議,規定于拆遷協議中。
但是如果雙方不能就安置事宜達成協議,任何一方均可申請房屋拆遷主管部門裁決;一旦主管部門作出裁決,就成為一種具體的行政行為。安置可以一次性解決安置住房,也可以由拆遷人通過周轉房(或者支付臨時安置補助費,由被拆遷人自行解決),先行臨時過渡,緩解解決安置用房。如果安置用房不能一次性解決的,應當在協議中明確過渡期限,這樣拆遷安置就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一次性安置,另一種是過渡性安置。新《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對安置對象沒有舊《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規定的具體,只要是被拆除房屋的使有權人都應當在拆遷補償安置協議中得以確認和安置安排。
以上內容就是小編對“被拆遷人與拆遷安置人的區別”問題進行的解答,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出門散步被小區的狗咬傷應該找誰賠償
2020-12-06復議調解后治安處罰能否撤銷
2020-12-30公司合并合同的主要條款有哪些
2020-11-22商標侵權賠償標準包括哪些
2020-12-28探望權的行使可以強制執行嗎
2021-02-13申請撤銷脅迫婚姻怎么進行
2020-11-13債務人如何對公司人格混同進行舉證
2021-03-21發生交通事故,警察怎樣劃分責任歸屬
2020-12-21開發回遷房房產證如何辦理
2020-12-25拖欠物業費多少會被起訴
2021-02-18行政處罰多久可以取
2020-12-18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可以調整注冊資本最低限額嗎
2020-12-01破產重整怎么拿到工資
2021-01-30家里雇傭的保姆虐待孩子能否被訴虐待罪
2020-11-13勞動仲裁員工代表要什么條件
2021-03-09勞動爭議申訴最長年限是幾年
2020-11-22壽險索賠指南
2021-03-07人身意外險理賠流程是什么
2021-03-12坐飛機購買航空意外險有必要買嗎
2020-12-09人身保險合同的特征及主要條款有哪些
20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