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人注重信譽和名譽,一個人的名譽決定一個這人職業道路的長短。一旦這些因素從一個人的身上消失,那么他將在社會上難以立足。相比在社會中的交往,當事人在法庭上受法律威嚴的限制不敢惡意造謠。但是總是少不了那些因情緒激動,為了維護自己利益而給別人亂扣帽子的言行。那么遇見當我們在法庭上被誹謗后該怎么做呢?下面小編向大家介紹一下。
一、在我國“被誹謗”者維權亦不易
誹謗的詞義解釋是:以不實之詞毀人。通過捏造事實,散布對他人名譽不利的言論,給他人造成損害,但未達到誹謗罪的嚴重程度的,在我國,應根據民法通則第120條規定承擔民事侵權責任:“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并可以要求賠償損失。法人的名稱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適用前款規定。”可見,認定名譽權侵權時,不因侵權人為新聞媒體而要求受害人證明侵權人具有“真實惡意”。一般來講,具有民事行為能力的主體,客觀上有針對性地制作誹謗他人名譽的信息,主觀上故意進行了散布,即可認定為侵權。受害者可以向侵權行為發生地或結果地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誹謗行為達到“情節嚴重”的,適用我國刑法246條規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但我國刑法僅對具有完全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的誹謗行為予以規制,新聞媒體等單位則不能成為誹謗罪的犯罪主體。關于“情節嚴重”的認定,隨著自媒體的飛速發展而略有變化。《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中明確規定:同一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達到五百次以上的應認定符合誹謗罪中“情節嚴重”這一構成要件。
二、含沙射影可以誹謗罪自訴
相比較于美國法律而言,受害者在我國關于誹謗侵權行為人的主觀方面舉證責任較輕,但“被誹謗”者的維權也非“一帆風順”。首先,名譽權作為誹謗行為侵犯的客體,因其具有“社會普遍評價”的抽象性,是否減損難以確認,減損程度難以測量。其次,誹謗行為與名譽受損間直接因果關系認定難度較大。不同于財產損害,名譽權損害是要通過眾多第三人群體的普遍抽象主觀來判斷。同一事件引發不同主體不同主觀認識,因果關系認定也會有偏差。再次,誹謗罪屬于“不告不理”,受害方到法院自訴時,需要初步舉證證明誹謗行為事實、損害結果的嚴重程度及因果關系,而“情節嚴重”如此抽象,民事案件到刑事案件的舉證難度跨越較大。此外,含沙射影的表達方式,雖未明確誹謗對象的具體名稱,但如能夠證明此言論具有針對性、唯一性、損害性,相關權利主體仍然可以主張名譽權侵權損害賠償,情節嚴重的,以誹謗罪自訴。
名譽權對于每一個人都至關重要。國家在加大力度保護每個人的名譽權的同時個人也要學會敢于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聲譽。不要因為自己的身份地位等因素而放縱他人的誹謗行為。即使是在法庭上被誹謗,也要敢于向法官提出來,將事實說清楚,不能一味隱忍這種違法行為的發生,只有這樣大家才會謹言慎行。
在互聯網上侮辱誹謗公司能構成犯罪嗎
誹謗罪立案標準是什么
誹謗罪的處罰標準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繼承人向法院表示要放棄繼承的,是否要做筆錄
2020-11-14精神傷殘等級賠償標準是多少
2021-01-13公司破產員工賠償標準
2021-03-24侵犯商業秘密罪處罰怎么規定
2020-12-01“探望權”與“家庭暴力”
2021-02-25朋友探監需要什么手續
2020-11-13逼婚是否侵犯婚姻自由
2020-11-11哪些婚姻關系視為無效婚姻
2021-02-21裝飾公司用假材料如何處罰
2021-01-01怎么擬定合同有免責條款
2020-12-02上班途中遇車禍 公司拒絕工傷賠償
2021-02-07非法侵入住宅罪立案標準是什么
2020-12-23部分免責算免責條款嗎
2021-02-08協議離婚財產分割是否有效
2020-11-18臨時工沒簽合同仲裁需要什么材料
2021-02-26發生勞動糾紛時該如何證明自己身份
2021-01-21意外險報銷的概念是如何的
2021-03-22我國產品責任的損害是如何賠償的
2021-01-05保險合同的體現形式包含有哪些
2021-03-03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保險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內容是什么
20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