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著作權的哪些權利可以繼承
1、著作權,可繼承的,只限于著作權中的財產權利。
我國著作權法第十九條第一款規定:著作權屬于公民的,公民死亡后,其作品的使用權和獲得報酬權在本法規定的保護期內,依照繼承法的規定轉移。這一規定表明著作權屬于公民的,公民死亡后,其享有的著作權中的財產權利在法律規定的保護期限內,可以由著作權人的合法繼承人繼承。著作權中的財產權利和公民個人所有的其他合法財產一樣,在公民死亡后,即成為公民個人遺產的組成部分,由其合法繼承人繼承。
2、著作權在繼承時一般不宜分割。
著作權與一般財產權有很大區別,著作權中的財產權利和人身權利不可分。如一部稿子只有通過署名權、發表權、修改權等權利的行使,才會得到稿酬和其他經濟利益。所以菱權是一個整體,在作為遺產繼承時,不宜進行分割。如繼承人為兩人或數人,繼承著作權時,可以采用折價、共有、給予補償等方式處理。
3、著作權中的人身權利一般不能繼承。
依照法律規定,著作權人的繼承人、受遺贈人有權利或義務保護作者的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三項人身權利在作者死后不得侵犯,其目的在于保護著作權中的人身權利在作者死后不受他人侵犯,這是一項消極權能,并不是給繼承人或受遺贈人帶來什么積極利益,所以說著作權中的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三項著作人身權能不存在繼承問題。著作權實施條例第二十三條規定:“作者生前未發表的作品如果作者未明確表示不發表,作者死亡后五十年內,其發表權可由繼承人或者受遺贈人行使;沒有繼承人又無人受遺贈的,由作品原件的合法所有人行使。”這一規定表明作者的繼承人或受遺贈人在作者未明確表示不發表作品時,有權自主地決定是否發表作者的遺作,何時、何地、以何種方式發表遺作;同時,作者的繼承人或受遺贈人已實際取得了遺作的發表權,所以我們認為,著作權中的發表權可以在法定期限內由作者的合法繼承人繼承。
4、合作作者之一死亡后,其對合作作品享有的使用權和獲得報酬權無人繼承又無人受遺贈的,由其他合作作者享有。根據《繼承法》第32條的規定,無人繼承又無人受遺贈的遺產,歸國家所有。《著作權法實施條例》在此作了特殊規定,顯然是為了維護其他合作作者的利益。其他合作作者所取得的這部分財產權利,屬于其共同財產。
5、繼承人一般不能繼承作者的著作人身權,但有責任對其進行保護。《著作權法》規定,作者死亡后,其著作權中署名權、修改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權由作者的繼承人或受遺贈人保護。著作權無人繼承又無人受遺贈的,其署名權、修改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權由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保護。
6、作者生前未發表的作品,如果作者未明確表示不發表,作者死亡后50年內,其發表權可由繼承人或受遺贈人行使;沒有繼承人又無人受遺贈的,由作品原件的合法所有人行使。如果作者生前明確表示不得發表,則在該作品的保護期內不得發表。作者死亡后,他人不得刪除更改其在作品上的署名。未經作者授權,他人亦不得行使作品的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
二、著作權繼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關于著作權的繼承,以下問題值得注意:
1、合作作者之一死亡后,其對合作作品享有的使用權和獲得報酬權無人繼承又無人受7遺贈的,由其他合作作者享有。根據《繼承法》第32條的規定,無人繼承又無人受遺贈的遺產,歸國家所有。《著作權法實施條例》在此作了特殊規定,顯然是為了維護其他合作作者的利益。其他合作作者所取得的這部分財產權利,屬于其共同財產。
2、繼承人一般不能繼承作者的著作人身權,但有責任對其進行保護。《著作權法》規定,作者死亡后,其著作權中署名權、修改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權由作者的繼承人或受遺贈人保護。著作權無人繼承又無人受遺贈的,其署名權、修改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權由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保護。
3、作者生前未發表的作品,如果作者未明確表示不發表,作者死亡后50年內,其發表權可由繼承人或受遺贈人行使;沒有繼承人又無人受遺贈的,由作品原件的合法所有人行使。如果作者生前明確表示不得發表,則在該作品的保護期內不得發表。作者死亡后,他人不得刪除更改其在作品上的署名。未經作者授權,他人亦不得行使作品的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
根據《著作權法》第19條第2款的規定,著作權屬于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人或者其他作者變更、終止后,其作品的使用權和獲得報酬權在本法規定的保護期內,由承受其權利義務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這里未提到作品的署名權、修改權及保護作品完整權問題。筆者認為,上述權利也應由承受其權利義務的法人或其他組織來保護,這是權利義務相一致的要求。
著作權當中分為了著作人身權和著作財產權,其中可以作為公民遺產繼承的只能是屬于著作財產權的部分,人身權肯定是跟隨作者走的,一般是不能繼承。另外,由于著作權的特殊性,通常在繼承的時候都是采取折價、共有、給予補償等方式處理。與繼承一般的財產不太一樣。
著作權人死亡 修改權可以繼承嗎?
關于著作權中的財產權繼承的規定有哪些?
著作權繼承的相關法律規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肇事罪可不可以要求取保候審
2020-11-17賠償委員會的組成
2021-01-15借款協議不真實訴訟有效嗎
2021-01-14簽訂贈與合同應注意哪些
2020-12-18很少盡贍養義務能分撫恤金嗎
2021-02-26承包工屬于雇傭關系嗎
2021-01-19國有農場農用地征收如何補償
2021-03-20唯一住房如何豁免執行
2021-01-08二次固定合同到期終止怎么賠償
2020-12-12勞務方簽勞動合同要注意什么
2021-02-04勞務派遣合同的必備條款
2020-12-052020年疫情上班工資怎么算
2020-12-14現金價值的扣除的問題有哪些
2021-02-17保險投資基金有哪些投資策略
2021-02-06重復保險的司法認定
2021-01-16保險代理人冒用客戶名義騙領借款,保險代理人構成何罪
2021-02-18機動車出險如何合理獲得保險公司索賠
2021-03-17小時工突然受傷當事人應該理賠嗎
2020-11-08保險法車險有哪些新變化
2021-01-03理賠中被保險人都有哪些義務
20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