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的發展是由于經濟生產的提高,我國開始注重對新興技術的發展的背景之下,才得以繁榮的。由于我國在此領域的發展比較落后,在處理侵權案件方面,需要借鑒國外的一些經驗,國外網絡虛擬財產侵權現狀是怎樣的呢?在受到侵害之后,該如何得到救濟呢?
國外網絡虛擬財產侵權現狀:
(一)韓國
在韓國,根據韓國警察廳的統計,僅2002年1月到10月,與網絡有關的犯罪達到2.5萬件,其中與網絡游戲有關的虛擬犯罪占到 26%,達到6519件。另據漢城警察廳搜查部發表的電腦犯罪現狀調查結果顯示,全體犯罪中網絡游戲的黑客攻擊及欺詐占47.9%,一般欺詐占 10.7%,黑客及病毒傳播占7.4%,個人信息侵害占6.1%。據韓國有關專家分析,因為好奇心、沖動而引起犯罪的少年明顯減少,反而在網絡游戲現金交易等財產取得上的欺詐行為增加,而實施這種犯罪行為的則以青年、中年為主。這些現象的存在促使韓國開始正視虛擬財產的歸屬問題,并明確規定網絡游戲中的虛擬角色和虛擬物品獨立于服務商而具有財產價值。服務商只是為玩家的這些私有財產提供一個存放的場所,而無權對其作肆意的修改或刪除,這種網財的性質與銀行賬號中的錢財并無本質的區別。
(二)香港地區
在香港,近年來由于網上游戲的武器有價,“網上武器失竊”層出不窮。2002 年11月中旬。由于香港葵涌16歲的游戲參與者梁某不能忍受被人偷去辛苦“練功”換來的網上“武器”而跳樓自殺。這一案件的發生,導致香港警方嚴重關注網絡游戲中虛擬財產的法律保護問題。 此前,香港警方曾因虛擬財產失竊案首次采取過行動,拘捕了三名年齡16至19歲的“網絡大盜”。2002年6月10日,香港地區一名16歲的男孩在銅鑼灣一網吧玩一個網上角色扮演冒險游戲后離開,但之后他發現自己游戲賬戶內15件武器(斗篷、盔甲、寶劍)被他人私自轉移到其他賬戶,總值達五千元,于是報警求助。商業罪案調查科科技罪案組警員深入調查后,發現事主于6月10日離開銅鑼灣一網吧后,他的游戲賬戶即被他人重新登入,而他賬戶內的武器亦被轉移至其它賬戶。科技罪案組人員翻查計算機紀錄,最后成功確認三名游戲用戶的身份,懷疑他們與竊案有關,涉嫌觸犯“有犯罪或不誠實意圖而取用計算機”的罪名。 2002年11月,警方分別于魚涌、灣仔和西環地區拘捕了3名16至19歲的青少年。這是香港警方首次偵破盜取網上游戲虛擬財產的案件。
2002 年香港警方一共接獲272宗計算機犯罪案,其中涉及非法入侵計算機系統案164宗,其它計算機盜竊案25宗,較前年大幅上升四成半及近一倍。但香港的網絡游戲開發商指出,報警數字只屬冰山一角。有網絡游戲供貨商透露,平均每日都可接獲超過百宗的投訴,投訴內容均與網絡游戲中貯存的“武器”不翼而飛有關,顯示情況相當嚴重。在國際拍賣網站“eBay”,或香港本地的網站時常會有網絡游戲中的武器出售,一些熱門游戲,如《DiabloII》及《Everquest》中的罕見武器,炒價更會高達過百美元,部分玩家直言,這類在網上拍賣的武器大多來歷不明。
香港警方認為,網上游戲的武器已經變成可以轉移及具有金錢價值的東西,警方將會時刻關注偷取網上游戲工具的行為。對于這種在虛擬世界的新興罪行,香港警方已經成立專門的項目部門處理。警方發言人同時強調,若以偷竊手法取得游戲武器,無論金額多少,均屬違法,一經定罪,最高可被判入獄五年至十年。國際刑警代表警告,此類案件一旦觸及跨境犯案,國際刑警一定會與海外執法人員,包括與香港合作,全球追緝疑犯歸案,家長應小心看管子女,以免墮入法網。國際刑警管理監控及業務表現評核組專業顧問雷保雅接受記者訪問時表示,不要誤以為在網上游戲中盜取虛擬武器是一件小事,疑犯是明知故犯,盜竊更屬刑事罪行,一旦證明有跨境犯罪成分,不論案件大小,國際刑警定會協力打擊。
為有效治理愈來愈多的計算機和互聯網方面的信息科技違法犯罪,香港政府已陸續修改了各項條例。例如,根據《電訊條例》第 27A條,任何人藉電訊,明知而致使計算機執行任何功能,從而在未獲授權下取用該計算機所保有的任何程序或數據,即屬違法,最高刑罰罰款20000元。《刑事罪行條例》第200章第161條規定,有犯罪或以不誠實意圖取用電腦而使其本人獲益或引致他人蒙受損失,最高刑罰可判監禁5年。如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的,根據該《條例》第201章第17條的規定,最高刑罰可判監禁10年。
(三)臺灣地區
在臺灣地區,網絡游戲犯罪案件屬于高發性案件,數量占整個網絡犯罪案件的第二位。根據資料顯示,以2002年為例,總數三千多件的網絡犯罪里就有一千余件屬于網絡游戲犯罪案件,犯罪型態包括:盜取玩家的虛擬寶物、虛擬貨幣、游戲賬號,用社交或是木馬工具,入侵或騙取詐欺虛擬物品、賬號。另外還有強盜、恐嚇以取得游戲相關物品等事件。
1997 年臺灣“立法院”通過刑法修正案,將第323條“電能、熱能及其他能量,關于本章之罪,以動產論”,修正為“電能、熱能及其他能量或電磁記錄,關于本章之罪,以動產論”。修正案把“電磁記錄”列為“動產”,使網絡游戲賬號被盜終于有法可循,盜取他人賬號內的虛擬寶物的人不再可以逍遙法外。關于虛擬財物之物權效力,“法務部”于2001年12月正式解釋,電磁紀錄在詐欺及竊盜罪章中均以動產論,有關線上游戲賬號及道具資料,均是以電磁紀錄方式儲存在游戲服務器中,該游戲角色及道具雖為虛擬,然現實世界中均有一定財產價值,玩家可透過拍賣或交換,與現實世界財物并無不同。由此可知,線上游戲之虛擬財物在法律上視為動產,玩家對其所有權受法律保護,所有人得依民法第七百六十七條規定,對于無權占有或侵奪其所有物者,得請求返還之。盜用他人賬號者,亦得依刑法第三百二十條“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竊取他人之動產者,為竊盜罪”之規定加以處理。目前針對網絡游戲的犯罪行為,已有實際判決,如臺北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書九十年度簡字第三九九三號,依嫌犯連續以詐術得財產上不法之利益,處拘役伍拾日,如易科罰金,以叁佰元折算壹日,緩刑貳年。即為臺灣首宗線上游戲竊盜案判例。 由于臺灣地區刑法學學界及司法實務界一向認為:刑法上所稱之竊盜,須符合破壞他人持有、建立自己持有之要件,而電磁記錄具有可復制性,其與電能、熱能或其他能量經使用后即消耗殆盡之特性不同;且行為人于建立自己持有時,未必會同時破壞他人對該電磁記錄之持有(例如:以復制之方式取得他人電磁記錄)因此,將電磁記錄竊盜納入竊盜罪章規范,與刑法傳統之竊盜罪構成要件有所不同。 因此,2002年底臺灣通過刑法修改案,將第323條“電能、熱能及其他能量或電磁記錄,關于本章之罪,以動產論”,改回“電能、熱能及其他能量,關于本章之罪,以動產論”。2003年6月27日,臺灣刑法增訂第三十六章“計算機犯罪專章”,其中新增“無故入侵電腦罪”規定:“無故輸入他人賬號密碼、破解使用電腦的保護措施或利用電腦系統的漏洞,而入侵他人的電腦或其相關設備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留或并處以十萬元以下罰金。”而新增“保護電磁紀錄”的規定(第359條)則明訂:“無故取得、刪除或變更他人電腦或其相關設備的電磁紀錄,致生損害于公眾或他人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并科二十萬元以下罰金。”
在刑法增訂“計算機犯罪專章”后,“法務部”邀集業者與相關單位進行座談,討論線上游戲糾紛的問題。關于虛擬世界的糾紛是否該以刑法論處的問題,與會的業者代表與律師認為,線上游戲產生問題,不應該以刑法論處,應該視為不同的場合,甚至是屬于不犯罪的。例如與會的賴文智律師即表示,對純粹虛擬世界的活動,應該只是游戲的一部分,不適合以刑法規范,也應該是沒有罪的。但現任“法務部”檢察司檢察官并一手催生“計算機犯罪專章”的葉奇鑫則認為,談虛擬寶物竊盜和詐欺是否應以刑法處罰,雖然有學術上之價值,但過去二年來,法官和檢察官對于此類案件已有高度共識,均判處有罪,而且從法律的角度觀察,虛擬寶物確實具有價值,不管游戲廠商允不允許買賣虛擬寶物,虛擬寶物都有《行情表》,玩家之間的買賣及交易非常普遍,很難僅因為是游戲,就否定這些計算機資料受法律保護之價值。但是,由于這類案件數量龐大,以去年為例,警察就移送了一千多件虛擬寶物案件,而這種案件情節多屬輕微,為了避免浪費檢警有限之偵查人力,也為了讓玩家之間可以經由和解免除到法院、警察局訴訟之困擾,2003年6月27日施行之刑法計算機犯罪專章,已經將計算機犯罪原則上列為告訴乃論。葉奇鑫表示,當初在編法時正好是2001年《歐洲網絡犯罪公約》通過之際。由于《歐洲網絡犯罪公約》是世界第一套針對網絡犯罪所規范的條文公約,并且就像是一套標準,讓各國可遵循其標準,再依不同需求與法令做出適當的規范與處罰,因此他也在參照與比較下擬出最適合臺灣的刑法增定第三十六章“計算機犯罪專章”。“事實上,很多玩家只是希望把東西要回來而已,不一定要置對方于罪,也因此,游戲公司若能協助玩家將被盜的寶物、賬號尋回,在新的計算機犯罪法律架構下,玩家間有很高的和解機會。” 葉奇鑫表示,在2003年6月刑法未增定計算機犯罪專章之前,司法實務上還是將這些案件以刑法中的竊盜、強盜、詐欺與恐嚇等罪論處。由于當中很多案件的當事人都是未成年人,故多數案件裁定都是在少年法庭,為保護少年的權益,這些案件結果都不會公布,相對地也希望涉嫌犯罪的少年有改過自新的機會。至于成人涉及的案件,經判決成立者,去年也有數百件,顯示虛擬世界的犯罪,數量上還是驚人的。刑法增定計算機犯罪罪章之后,今年6月底以后的案件,實務上將以新的法律論處,刑度雖然沒有改變,都是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但新法改為告訴乃論,希望能讓玩家有更多和解的空間。
與現實生活中的財產權益受到侵害的保護程度是一樣的,權益在受到侵害之后,在已經掌握了證據的情形之下,需要在訴訟時效之內,向司法機關,提出訴訟的請求。對于不知道訴訟需要提交哪些材料的,可以咨詢專業律師。
參與網絡賭博量刑標準是什么?
侵犯網絡知識產權的方式有哪些
網絡版權保護有哪些依據,哪些措施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已經認定工傷但發現不存在勞動關系怎么辦
2021-01-20官司輸了要付對方律師費嗎
2021-01-12收據原件丟失,復印件有法律效力嗎
2021-02-13房產交易需要土地證嗎
2021-02-20探望權中止事由是什么
2021-03-07代位繼承人放棄繼承
2021-03-23治安拘留會記入戶籍嗎
2021-03-11超過可撤銷合同時效怎么處理
2021-01-06簽了合同剛入職兩個星期怎么離職
2020-12-27保險最大誠信原則是如何運用的
2020-11-21保險合同的中止是什么
2021-02-02人身保險的概念應該如何理解
2021-01-24人身保險合同的常見條款
2021-03-20事故中汽車失火保險公司會賠嗎
2020-12-19車禍藥費花5萬保險賠多少錢
2021-02-25保險合同的種類有哪些
2021-02-15保險公司的明確說明義務的內容有哪些呢
2020-12-16保險法釋義 第一百六十八條
2020-11-25哪些需購買保險需要加費及哪類人不能投保
2020-11-09如何理解無過失責任險?
2021-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