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精神損害賠償含義以及構成要件
損害賠償作為侵權行為法的基本救濟手段,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填補受害人的損害。有損害就有賠償,無損害無賠償。通過補償損失,使受到損害的權益得到救濟和恢復。而對于離婚過錯賠償賠償,可分為財產損害賠償與精神損害賠償。離婚財產損害賠償,旨在填補財產損害,其賠償范圍應以離婚所受的財產實際損失為限。①離婚精神損害賠償,是指配偶一方違法侵害配偶他方的合法權益,導致婚姻關系破裂,離婚時對無過錯配偶所受的精神利益的損害和精神創傷,過錯配偶應承擔的民事責任。這種精神利益的損害和精神創傷即是種非財產上損害,而這種非財產上損害其實質就是過錯方的侵權行為對另一方配偶權的侵害,并因配偶權的侵害給無過錯方造成了較嚴重的精神痛苦和肉體痛苦。我國的精神損害賠償始于1986年《民法通則》的頒行,且《民法通則》也從總體上確認了配偶身份權的存在,但卻沒有配置侵權民事責任,所以《婚姻法》專門規定了離婚精神損害賠償來調整婚姻家庭中對無過錯方的侵權。調整這一問題的制度在日本民法中又稱其為離婚撫慰金制度,有時亦稱為離婚原因撫慰金制度。
根據我國新《婚姻法》第四十六條的規定,離婚精神損害賠償民事責任的構成,必須同時具備以下要件,缺一不可:第一、須有法定違法行為;即配偶一方實施了違背《婚姻法》的行為。包括重婚、有配偶與他人同居、實施家庭暴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第二、須有損害事實;即配偶一方的違法行為導致夫妻感情破裂而離婚,無過錯配偶由此而受到精神利益的損害和精神創傷兩個部分。精神創傷是指有過錯的配偶重婚、與他人同居、實施家庭暴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違法行為致使離婚,造成過錯方肉體上和精神上的痛苦。第三、須有因果關系;配偶乙方實施的重婚,與他人同居、家庭暴力、虐待或遺棄家庭成員的違法行為,是導致婚姻關系破裂而離婚并造成無過錯方配偶遭受精神損害的直接原因。第四、須有主觀過錯。對于一般侵權行為構成而言,只需侵害人具有過錯即可。過錯是行為人決定其行為的心理狀態,分為故意和過失,但就離婚精神損害賠償過錯而言,一般過失是不能構成的,只有在重大過失和故意的情況下方可構成。而這里的重大過失是指,侵權人違反夫妻間基本的注意義務,即侵權人完全可以預料到自己的行為將夫妻關系所帶來的嚴重后果,而怠于注意并不為相當準備。而配偶一方由于一時疏忽之輕過失所造成的侵權行為,因其違法性不高,基于家庭和諧之考慮,尚屬“情有可原”,應認為不得請求損害賠償為宜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商標侵權案件是否要追根溯源
2020-12-24能否直接執行反擔保財產
2021-01-23醉駕五年能減刑嗎
2021-03-20如何中止對方探望孩子
2020-11-10交通事故起訴需要哪些材料
2020-12-23行政處罰訴訟后能否加重處罰
2021-01-08農村土地確權后是否土地變成私有
2020-11-20有簽名沒有公章的合同是否有效
2021-02-11抑郁癥裁員是否有賠償金
2021-03-20離婚時的經濟補償 經濟補償數額的確定
2021-03-06勞務派遣合同實習期多長時間
2021-01-06投資理財保險的定義
2021-03-03投保人有哪些主要義務
2020-12-31保險合同上標注責任免除條款 如何發生效力
2021-03-13關于規范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單證和標志管理的通知
2021-01-05低廉團險理賠條件苛刻 7萬保單只賠2800元
2021-03-23買汽車保險時如何投保更安全
2021-02-05保險公司追訴時效是怎樣的
2020-12-01保險證等不等于保險憑證
2021-03-15保險經紀公司可以經營的業務范圍有哪些
2021-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