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空間[④],是指Internet[⑤]所帶來的,為人們提供多種信息活動的場所,與“物理空間”相對。[⑥]這一概念更多的應該被認為是一個法律概念。它的提出有助于我們了解Internet的本質,進而分析Internet沖擊傳統法律秩序的根本原因。[⑦]
侵權行為是指不法侵害他人人身或財產權利,并造成損害而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行為。[⑧]由此可見,在傳統國際私法中,侵權一般只包括侵犯人身權,如侵犯隱私權、名譽權,以及侵犯財產權,如侵犯他人的所有權;而并不包括侵犯知識產權,因為知識產權被認為是一類特殊的權利,它不僅包含人身權也包含財產權,因此它往往被作為專門的一類研究對象單獨列出,而不將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歸為一般的侵權行為之中。
在這里要強調指出的是,網絡中侵權行為的范圍有別于傳統國際私法中侵權行為的范圍。它主要是指侵犯人身權,包括侵犯肖像權、名譽權與隱私權,以及侵犯知識產權,這里的知識產權以著作權和商標權為主,[⑨]而單獨侵犯財產權的行為,在網絡侵權的案例中幾乎無法找到。
二、網絡對傳統管轄權原則的挑戰
(一)傳統國際民商事案件管轄權確定的根據
國際私法中的管轄權,即國際民商事案件管轄權,是指某一涉外民商事案件應由何國法院來審判。[⑩]在Internet被廣泛使用之前,國際私法中已經具有了一套比較完備的管轄權原則。一個國家對涉外民商事案件管轄權的確定,取決于它所采用的管轄根據(jurisdictionbasis)。這里的根據是指涉外民商事案件法律關系的主體或者客體、或者法律關系的事實同法院地國家存在某種聯系。由于這種存在,使得這個國家的法院對這些案件享有管轄權。換言之,管轄根據可以理解為一個國家的法院對有權審理具有涉外因素的民商事案件的理由。[11]國際私法中的管轄根據在不同的法系中有不同的分類:
1.大陸法系國家[12]
(1)以地域為根據
涉外民商事法律關系總是與一國的管轄權具有某種空間上的聯系,這種空間上的聯系就是所謂的地域基礎。國際民商事管轄權賴以確立的地域基礎,又有各自不同的表現形式:
A.以當事人的住所、居所或臨時所在地為基礎。
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均承認該基礎為確定管轄權的依據,它不僅是英美法系國家慣常采用的標準,也為許多大陸法系國家所采用。當然,有些國家采用被告住所地標準,有些國家使用原告住所地標準,還有些國家區別不同情形,分別采用不同的標準。
B.以物之所在地為基礎
這里的物之所在地既可以指訴訟標的所在地,也可以指可供執行的財產所在地。訴訟標的(即當事人訴爭的財產)位于一國領域之內,就意味著與該國有著客觀的、空間上的聯系,這也是一國行使管轄權的重要依據;可供執行的財產一般是指被告的財產,盡管它可能與訴訟爭議并無直接的聯系,但許多國家都將其作為確立管轄權原則的基礎之一,這是因為,只有能有效控制被告的財產,才可以保證判決被實際執行,而被告財產所在地法院對于控制被告財產最為有利。
C.以訴訟原因發生地為基礎
訴訟的原因在一國發生,會導致該國法院對該案件具有當然的管轄權。具體到侵權領域中,侵權行為實施地,侵權結果發生地都可能會成為訴因發生地。
(2)以當事人的國籍為根據
這是大陸法系國家確定管轄權原則所慣常采用的基礎。盡管各國的具體做法不盡相同,有些國家采用原告的國籍,有些國家采用被告的國籍,但國籍作為一種確定管轄權原則的基礎卻是不言而喻的。國籍是個人與國家之間一種穩固的法律聯系,它可以脫離二者的空間關系而存在,所以各國均不愿放棄屬人管轄的原則。
(3)以當事人的合意為根據
它是指當事人之間達成協議,將它們之間的民事案件交給他們所選擇的某國法院審理。一般來講,各國都對協議管轄持肯定態度,但各國對于合意的限制程度卻有所不同,有些國家的限制較嚴,而有些國家的限制則較松。
2.英美法系國家
英美法系國家的管轄制度與大陸法系國家的管轄制度是有很大區別的,這首先表現為,英美法系國家將民商事案件分為對人訴訟和對物訴訟;其次,英美法系的管轄制度是以“實際控制”原則為其基本出發點的。[13]
A.對人訴訟(inpersonam)。就是解決訴訟當事人對于所爭執的標的物的權利與利益,法院判決的效力也只及于訴訟中雙方當事人。諸如合同不履行或侵權行為等引起的訴訟即是。[14]在對人訴訟中,只要有關案件的被告于訴訟開始時在內國境內,且能有效地將傳票送給該被告,內國法院就有權對該案件行使管轄權。這是一種屬人管轄權(inpersonamjurisdiction)。被告的實際出現(virtualpresence),在訴訟州有住所(domicile)、居所(residence)、營業地(placeofbusiness)或具有訴訟州的公民籍(citizen)、,同意(consent)及在該州內完成一定的行為或其行為在該州內造成影響(effects)都可以成為英美國家屬人管轄的根據。尤其是“在該州內造成影響”類似于大陸侵權法中的管轄權理論,但在美國則形成“效果原則”的理論(theeffectsdoctrine),并進而成為“長臂管轄”的基礎。[15]
B.對物訴訟(inrem)。是為維護物權而提起的訴訟,起訴訟目的在于通過法院的判決確定某一特定財產的權利和當事人的權利,該法院的判決的效力不但拘束有關的雙方當事人,而且還及于所有與當事人或該特定財產有法律關系的其他人。[16]對物訴訟的管轄權以有關當事人的住所或習慣居所在法院地內或有關標的物在法院地內為基礎。
(二)網絡對傳統管轄權理論與實踐的挑戰
傳統法治建立在現實世界的基礎上,主要是人類工業文明的產物,以主權、強制、國家為基本特征。而互聯網是一個虛擬的世界,有它自己的語言、交往與行為方式,是平面、開放、無邊界的空間。互聯網的出現不單單是傳送手段的變化,更重要的是它代表著新的社會形態-信息社會的來臨。因此,作為新經濟、新社會形態代表的互聯網,對建立在傳統社會與文明基礎上的傳統法治的挑戰必然是巨大、深遠和全面的。[17]
體現在管轄權方面,網絡空間的客觀性、全球性以及管理的非中心化對于傳統的管轄權理論與實踐造成了極大的沖擊。
1.網絡對傳統管轄權理論的挑戰
(1)網絡空間的全球性使司法管轄區域的界限變得模糊
人們用幾千年的時間在物理空間中劃定了邊界、國界,以確定其屬地管轄的基礎,然而網絡空間卻無法像物理空間那樣將其劃分為許多區域,因為網絡空間是不可視的,可視的只是Internet的外部設備,但這些外部設備卻絕不是確定網絡空間界限的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判決書下來后法院還會調解嗎
2021-02-18征收拆遷行政訴訟中如何確定被告
2020-12-08無期徒刑要一輩子待在監獄里面嗎
2021-01-28股份有限公司用交稅嗎
2021-03-05抵押擔保物不夠償還債務怎么辦
2020-12-10怎樣的情況算是非法同居
2020-12-29買賣合同生效后可以取消嗎
2021-03-04二手房過戶撤銷時間怎么規定
2020-11-30什么是非法解除勞務合同
2021-02-18保險合同解除的溯及力問題有哪些
2020-12-31被保險人對保險公司的定損價格有異議的理賠
2021-01-15山林被征能辦失地保險嗎
2020-12-17頂包事故保險不賠怎么辦
2021-01-05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包括哪些人
2021-03-06土地互換口頭協議效力認定
2020-12-06房屋拆遷維權律師帶你了解房屋拆遷
2021-01-03農村房屋拆遷與國有土地上房屋拆遷有什么不同
2020-12-25申請強制拆遷手續有哪些
2020-12-14【拆遷法律常識】國有土地所有權
2020-12-22協議拆遷與正常拆遷是一樣的嗎
2021-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