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方解除勞動合同存在什么問題
(一)勞動者單方解除勞動合同
勞動者在任何情況下,只要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就可以提出解除勞動合同。這一規定給予了勞動者極大的單方解除權,目的是保護勞動者在勞動關系中的弱者地位。可以看出,法律在這一點上已經充分考慮了勞動者自由選擇職業的權利,對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幾乎沒有設置什么障礙和條件。但是,在當前的現實中,仍然有占很大比例的勞動者,他們在行使這種單方解除權,與企業解除勞動合同時,說走馬上就走,不按法律規定以書面形式提前30日通知企業,給企業造成了經濟損失或給正常生產經營帶來了麻煩。
為什么這些勞動者連30日都等不及呢? ?究其原因主要是:
(1)這些勞動者的履約意識和法律意識淡薄。他們已經養成了做事兒十分隨意的習慣,不少勞動者的就業觀是,先找一份新工作,有了落腳點就立即辭掉舊工作。
(2)有些勞動者是因為受過企業的出資培訓或住著企業分配的住房,當他們行使勞動合同單方解除權時,需要按協議的規定,向企業賠償培訓費或退房。現實中他們往往是基于“跳槽”的目的要解除勞動合同,但又不愿意從兜里往外掏培訓費,因此,他們常采取不辭而別的方法,來達到解除勞動合同的目的。更有甚者,少數掌握企業商業秘密的勞動者,竟然還攜帶著商業秘密投奔到新的企業,以求能把自己向新的企業“賣個高價”。
要想遏制當前的這種事態,可采用如下措施:
(1)加強法制宣傳和教育,不斷增強勞動者的守法意識和履約意識。
(2)企業與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時,可在合同中明確違約責任。除了約定一方當事人給另一方造成經濟損失要給予賠償外,最好還要約定違約金,使其對勞動者違反勞動合同有約束作用。對于企業出資培訓的職工,企業要在培訓前,與職工訂立培訓協議,作為勞動合同的附件,對原勞動合同需要變更的,要及時加以變更。同時,明確約定培訓結束后,不按約定的期限為企業提供服務的,應如何承擔賠償責任,以免事后扯皮。
(3)規范企業行為,使個個企業都能遵守國家人才交流的規定, 不采取不正當的手段,互相“挖”人才,做到“君子愛才,取之有道”,保證人才的流動有序性,從而改變勞動者隨意“跳槽”的局面。
(二)企業單方解除勞動合同
勞動法賦予企業對勞動合同的單方解除權,比賦予勞動者的單方解除權要小得多。立法上嚴格限定企業與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的條件,保護勞動者的勞動權。但是一些企業,特別是某些非公經濟性質的企業,在與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時,不依法進行。現實中,它們隨意或武斷地與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的案例舉不勝舉。如采取“買斷工齡”的手段解除職工的勞動合同、以所謂“經濟裁員”的名義大面積解除職工的勞動合同、濫用企業內部規章制度與職工解除勞動合同等。他們的這些作法嚴重侵犯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產生上述情況的主要原因是:
(1)某些企業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或內部結構調整中,為了輕裝上陣、壓縮人工成本,而不顧勞動者的利益,采取各種非法的手段,與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以保全企業的利益。
(2)企業憑借自己的強勢地位,加之一些企業領導的錯誤認識,無限地擴大了與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的單方解除權,他們錯誤地認為改革開放后,企業有用工自主權,而企業根據自身的需要,來裁減職工是行使用工自主權的體現。
(3)企業未依法健全內部規章制度, 他們往往只從本單位的利益出發,對實際上只犯有小錯的勞動者,卻按嚴重違紀來解除勞動合同,還美其名曰“加強管理,嚴肅紀律”。其實,他們的作法才是不合法的。現實中,為此而引發的勞動爭議,在勞動爭議案件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
(4)企業內部缺乏勞資抗衡機制。 很多企業內的工會沒有真正發揮其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作用,特別是有些工會領導人還是企業管理者指派的,可想而知他們是否能真正為工人說話。再加上,我國的《工會法》目前雖然規定了工會的權利和企業的義務,但卻缺少追究違法責任的條款,從而導致《工會法》的實際效力大打折扣,讓企業隨意解除勞動者勞動合同的行為得到蔓延。
建議可采取如下對策來改變這種局面:
(1)國家和地方應注重立法,對實施《勞動合同法》后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要及時地制定出相應的新法規、新規章及規范性文件,來調整和規范企業的用工行為,使其在法律、政策允許的范圍內有序進行,杜絕企業與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的隨意性。
(2)進一步發揮勞動監察和仲裁機構的職能, 對企業執行勞動法律法規和勞動合同條款進行監督檢察,及時對企業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行為予以糾正。另外,針對目前勞動執法力度不夠的現狀,建議適當增加勞動監察和仲裁機構的人員編制、設備和權力,保障勞動部門對違法企業有足夠的威懾力。
(3)充分開拓、 發揮工會組織的作用。把工會履行職責的重點轉移到維護勞動者權益上來,使企業在與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時,要聽取并重視工會的意見。國家也應進一步提高工會的地位,明確工會的權利,確立工會代表的主體資格。對有條件的工會,試行其主席的工資從工會經費中支出的辦法,保證工會放心大膽地同企業據理力爭,真正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在企業內部形成勞資抗衡機制。
解除勞動合同的協議范本
哪些情形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試用期內能解除勞動合同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加班工資如何計算
2021-01-13外商投資企業設立需要資料有哪些
2021-03-08商標權轉讓應該怎么做
2020-11-26假冒注冊商標罪構成要件是什么
2021-02-19欠錢不還夫妻倆離婚怎么辦
2020-11-25夫妻婚內借條具有法律效力嗎
2020-12-22哪些人能享有探望權,探望權有哪些內容
2021-01-08交通事故受害人可否主張精神損害撫慰金
2020-12-27房屋拆遷合同樣本
2021-02-23涉及房產確權的離婚案件訴訟費用法律有沒有統一的標準
2021-01-16房屋中介交易流程是什么
2020-12-27技術聘用合同是否屬于勞動爭議
2021-01-18人壽保險應該如何理賠,壽險理賠需要的材料是哪些
2021-02-01保險公司最多可以賠償的費用是多少
2020-12-18人身保險合同中“違法行為免賠”條款的理解
2021-01-25無證駕車所致財損保險會不會賠
2020-12-13車禍致殘該怎么理賠
2021-02-14交通事故保險公司人傷理賠需要哪些材料
2020-11-22設立保險公司應當具備的條件有哪些
2021-01-01拼車一族該如何購買有效的保險
2021-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