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地拆遷維權的誤區是什么
誤區一、行政訴訟官司打不贏
結果:喪失了許多能夠獲得合理賠償的有利機會
中國官本位的思想根深蒂固,許多拆遷戶一聽說征地拆遷案件很多就是要告政府及其相關部門,第一反應就是和政府打官司打不贏。也有工作人員放出風,找政府打官司,連案子都立不上。
的確,在中國行政訴訟往往存在立案難、勝訴難等一系列難題,當然也不排除行政機關對法院司法工作的干擾。但是“民告官”是《行政訴訟法》賦予我們的一項神圣不可剝奪的權利。試想一想,如果老百姓告的沒道理,就算立了案也是敗訴,為什么不給立呢?不立案說明他們心虛,你們已經勝出了。
需要注意的是,征地拆遷安置補償糾紛勝與敗的標準不在于某個官司的輸贏,而是要看最終的補償有沒有提高,如果提高了,你就贏了。
誤區二、信“訪”不信法
結果:久拖不決,最終被法院拒之門外
一邊對法院沒信心,認為法院聽政府的,一邊卻又找政府上訪。訪-民一邊抱怨上訪就是踢皮球,一邊還在一層一級不斷往上告。如此糾結的原因在于抱著“當官要為民做主”的傳統觀念不放,認為政府應該為老百姓包辦一切,就算打官司,法院也得聽政府的。
事實上,信訪局、信訪辦這類機構只是一個接待部門,它的主要工作職責是受理、交辦、轉送信訪人提出的信訪事項,更多的作用體現在對信訪事項的協調、督查方面,對信訪事項往往無權直接解決,就是說“你有權信訪,他無權解決”。所以,訪-民覺得自己像被踢皮球一樣被踢來踢去也就不足為怪了。
走完一輪信訪短則半年,長則一年。一輪解決不了,就啟動下一輪上訪程序。周而復始,不斷輪回。久而久之,就成了一個解不開的死結。2014年初,國家信訪局明確表態對于涉訴信訪案件一概不接待。這意味著拆遷安置補償糾紛及與其相關的行政違法案件必須通過司法程序解決。
誤區三、“等”
結果:錯過了有利時機,喪失了勝訴權利
征地拆遷涉及人數眾多,大家誰也不愿意做出頭鳥,就選擇隨大流,希望搭搭便車,等其他人先采取行動或有了結果,再依葫蘆畫瓢。可是,征收拆遷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等到征收人或行政機關通知“限期自行拆除,否則就強拆”時,才發現大事不妙。到了法院或法制辦,被告知已經過期了,無法受理。
因為,《行政復議法》和《行政訴訟法》均對時效有著具體規定。如:對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行政相對人或利害關系人應該在知道該行為后的兩個月內提起行政復議或三個月內提起行政訴訟;未告知訴權的,在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內容后兩年內起訴;不知道行政行為具體內容的,涉及不動產的為二十年,其他的為五年。一旦超出了法定期限,被(拆遷)征收人將失去勝訴權,即便你再有道理,法制辦、法院也會以超期為由駁回復議申請或起訴。所以,大家應該及時行使法律給你的權利,以免過期作廢。
誤區四、求熟人,找關系
結果:雞飛蛋打
中國固然是個熟人社會,有人好辦事。但是你得先看清楚了求人辦的什么事,像征地拆遷補償這樣的事情,十有九不成。拆遷背后有著**集團,借此獲取暴利,這已是公開的秘密。俗話講,好漢不擋別人財路。按照官場潛規則,張書記的項目,李*長不插手,反過來也一樣。所以,不是關系非常鐵的朋友,不會問你的事。就算你找到了個熟人替你講情加價,要知道這相當于那個領導自己口袋里往外掏錢,領導能樂意嗎?即便給朋友面子,加了一筆錢,可能一算離你心里想要的數額還差一大截。這個價格接受還是不接受,接受吧,虧得太多,心有不甘,不接受吧,得罪了朋友。搞得自己兩頭都不是,什么好也沒落著。
所以,打鐵還得自身硬。求熟人,找關系,這條路不靠譜。
誤區五、“怕”,遇事畏首畏尾
結果:放棄自己合法利益,被嚇唬走
常常聽到拆遷戶講“拆遷太黑了,他們動不動就堵門砸窗,甚至打人”。他們偷偷摸摸的搞這些小動作是因為無法通過正當途徑合法拆遷,所以,就通過一些下三濫甚至違法手段給大家造成心理恐慌,進而達到逼遷的目的。如果有人承受不住,簽字騰房,就正中了他們的圈套。
遇到違法之事,大家首先要積極報警,事先可以在室外安裝監控,為破案收集保留好證據,有條件的也可搞好聯防,遇上不法分子,大家齊心協力將其抓獲扭送公安。如果公安不依法處理,可以告公安違法。
大家永遠記住邪不壓正。要知道你的房子、地都是自己合法得來的,沒偷沒搶,為了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天經地義。
誤區六、“扛”,以武力抗衡,以死相拼
結果:未得新房,先進班房
生活中經常見到或聽到一些拆遷戶武力對抗強拆事,有用磚頭石塊砸的,有潑污水汽油的,甚至雙方短兵相接,互有傷亡的。其實對于“暴力抗法”,有些拆遷單位或政府并不擔心(有的還盼著拆遷戶這樣做),因為,你的言行一旦過激,觸犯了法律,正好借此先拘留。要么簽協議出去,要么等著法律制裁。比如青島平度市陳*成案件,維權沒有成功,因為扣押司機被以涉嫌非法拘禁罪逮捕,安置補償尚未落實,自己卻身陷囹圄。通過武力維權成功的鳳毛麟角,少之又少。
征地拆遷維權不能光斗勇耍橫,更需要斗智。
誤區七、貪,面對利益得寸進尺
結果:繃段了繩子,一無所獲
這里說的貪,是指極少數拆遷戶通過訴訟、信訪或其他方式維權后,征收拆遷單位愿意支付的補償款已經達到或超出了他原先的要求,但自恃手握某個勝訴裁決或其他有利條件,而不斷提高自己補償標準。
《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確定了“同房同價、市場價補償”等基本原則,所以,大家可以據此測算一下自家房產值多少錢,把這個價格作為將來爭取補償數額的參照基數,只要接近這個參數了,說明補償基本到位了,就得見機行事,見好就收。否則,談崩了,吃虧的是自己。
以上內容就是小編對“征地拆遷維權的誤區”問題進行的解答,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減資后股東可以收回出資嗎
2021-02-16不動產可以行使留置權嗎
2021-02-05交通事故肇事者應采取哪些措施
2020-11-12事故自行協商賠償協議
2020-12-16買賣合同中關于擔保合同只主要規定有哪些
2020-11-23合同內服務到期沒履行怎么辦
2021-03-06偽造房產證作抵押犯什么罪
2021-03-08職工因工致殘如何調崗
2020-11-16員工上班玩手機公司可以辭退嗎
2021-01-06不帶薪年休假屬于勞動糾紛嗎
2020-12-17員工意外保險合同的相關內容有哪些
2021-01-25合同生效后保險標的的危險程度是否確立
2021-01-04交保險沒簽合同被辭退或調崗怎么辦
2020-12-21人身保險管轄是如何規定
2021-03-19酒后駕車造成他人死亡 保險公司應否擔責
2020-11-13保險賠付步驟有哪些
2020-12-16保險公司申請設立分支機構應具哪些條件
2021-01-13保險合同的客體包含哪些
2021-01-01錨桿制作工程承包協議范本
2021-01-20養殖場關閉禁養的拆遷補償標準是多少
2021-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