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外出打工者,因為法律知識淡薄,根本就不知道還有簽寫勞動合同。這就很容易在最后很多拿不到工資,一年辛辛苦苦的工作卻還是沒有掙到一分錢,這個時候我們就要拿起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那么不認定勞動關系上訴狀怎么寫?
一、首先我們一點要清楚,什么是判斷勞動關系的基礎?
勞動關系是指用人單位與勞動者運用勞動能力實現勞動過程中形成的一種社會關系。其主體是確定的,即一方是用人單位,另一方必然是勞動者。這種關系區別于一般的平等主體關系,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地位并不完全平等,區別于一般民事關系的調整范圍,由社會法進行有傾向保護弱勢的調整。
個體工商戶雇請幫工,則個體工商戶屬于用人單位的范疇。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招用勞動者(公務員除外),雙方之間的關系,也屬于勞動關系范疇。按照規定,建立勞動關系須簽定書面勞動合同。 其次是第二點,也即是今天我們說到的不認定勞動關系上訴狀怎么寫?
1,勞動糾紛中,勞動仲裁程序前置。即必須經過勞動仲裁,對裁決不服的再到法院提起訴訟。
2,向法院提起確認勞動關系訴訟,需要遞交起訴狀。
另外,《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規定,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但是,勞動關系終止的,應當自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法律規定,未簽訂勞動合同應該支付雙倍工資。既然法律明確規定的是“工資”而不是賠償,上訴人認為,雙倍工資屬于勞動報酬。因此,勞動爭議仲裁時效應該從上訴人與被上訴人勞動關系終止時起算。
二、雙倍工資計算基數有誤,一審法院適用法律錯誤。
一審法院認為上訴人的績效工資即提成工資和誤餐補貼系臨時性收入,不屬于計算雙倍工資的范圍。依據《關于貫徹執行若干問題的意見》,《工資總額規定》等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工資是指用人單位根據國家規定或者勞動合同的約定,依法以貨幣形式支付給勞動者的勞動報酬。包括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加班加點工資以及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據此,上訴人認為,根據業務量等情況支付給上訴人的提成工資以及誤餐補貼屬于工資范圍。
三、上訴人有加班事實,被上訴人應支付加班工資,一審法院認定事實錯誤。
一審判決認為上訴人的工資屬于計件工資,因此認定其工作時間不符合標準工時制,對其主張雙休日的加班工資不予支持,一審判決的這一主張缺乏事實依據。首先,上訴人領取工資與是否實行的標準工時制沒有必然聯系。其次,實際工作時間是否達到飽和狀態不是衡量是否實行標準工時制的標準。上訴人按照被上訴人的要求每周工作六天,每天工作8小時。在工作期間其工作內容除了要對特殊會員客戶提供一對一服務外,還包括對其他一般客戶進行指導,整理XXX等等工作,何來未達到飽和狀態一說。其次,我國工時制度有三種,即標準工時制、綜合工時制和不定時工時制。如果被上訴人實行的不是標準工時制,那就應該是綜合工時制和不定時工時制。而這兩種工時制度的實行均需要用人單位申請,并且勞動行政部門批準。被上訴人并沒有提供勞動部門批準的相關證據。上訴人認為一審法院認定上訴人實行的標準工時制缺乏事實依據和法律依據。
四、被上訴人應向上訴人支付經濟補償金。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三十八條規定,被上訴人一直沒有支付上訴人加班工資,即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上訴人因被上訴人沒有與其簽訂勞動合同、沒有支付加班工資為由提出解除雙方勞動關系,被上訴人應支付上訴人經濟補償金。
給那些不知所措辛苦了一年的勞動人民一點指明。在遇到此類問題的時候,不要覺著上門討薪是最正確的選擇,一定要知道我們的背后是國家,是法律,要就是拿起法律武器到法院狀告他。
2020年最新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對舉證責任的規定
2020年最新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受理的情形?不予受理的情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家暴什么程度可以離婚
2020-11-11房屋贈與合同如何生效?
2020-12-19婚姻過錯方必須凈身出戶嗎
2021-01-19律師函范文
2020-12-02商號權糾紛主體可以是個人嗎
2021-02-24效力待定合同的處理方法怎么規定
2020-11-16<交通事故篇> 發生交通事故,賠償責任如何承擔?
2020-11-29同居子女撫養協議樣本
2021-03-17民事訴訟調解與不調解的區別
2020-12-30房產證影印件能做抵押物嗎
2020-11-21約定競業禁止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0-11-11房屋保全之后如何處理
2020-12-13待崗要待多久解除合同
2020-11-23兼職拖欠工資是勞動爭議嗎
2021-02-23定期壽險具體有什么特點
2020-12-03私家車載客遇事故保險公司是否理賠
2021-03-04解除航程保險合同的限制條件是什么
2020-11-1060歲車禍保險賠償多少錢
2021-01-14針對高空墜物的保險是怎么規定的
2021-01-06對保險代理人保險經紀人的禁止行為有哪些規定
202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