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未遂與犯罪中止區別的關鍵是犯罪停止是否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具體區別如下:
1、發生的時間不同
犯罪未遂發生在已經著手實施犯罪以后,犯罪預備階段不存在犯罪未遂。犯罪中止則要求必須在犯罪過程中放棄犯罪,即在實施犯罪預備或者在著手實施犯罪以后,達到即遂以前放棄犯罪,均能構成犯罪中止。
2、未能完成犯罪的原因不同
在犯罪未遂中,犯罪未能得逞是由于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犯罪的實際結果違背行為人的本意,即欲為而不能為。在犯罪中止中,行為人出于自己的意志而主動放棄當時可以繼續實施和完成的犯罪,即能為而不為。這是犯罪中止與犯罪未遂的根本區別。
3、行為結果不同
犯罪未遂的結果是犯罪未逞,是行為人沒有完成某一犯罪的全部構成要件,并不等于不發生任何損害結果。犯罪中止要求行為人必須徹底地放棄犯罪。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犯罪中止還要求行為人必須有效地防止他已經實施的犯罪行為之法定犯罪結果的發生。
4、刑事責任不同
根據我國刑法的規定,對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對于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對中止犯的處罰輕于未遂犯,其目的是鼓勵犯罪分子不要把犯罪行為進行下去,從而有效地保護人民的利益免遭犯罪的侵害。
二、中止犯的處罰原則是什么?
我國《刑法》第二十四條第二款規定:“對于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
1、對中止犯必須從寬處罰,是我國刑法關于處罰中止犯的基本精神和立法原則。因此,不論犯罪行為的性質如何,也不論犯罪行為造成的現實危害怎樣,只要構成中止犯,就必須對其免除或者減輕處罰。
2、對于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因為中止犯既然自動放棄犯罪,表明其主觀惡性大為減少;沒有造成損害,說明客觀上對社會沒有造成危害,從而應當免除處罰。這樣做,可以鼓勵實施犯罪行為的人,懸崖勒馬,因而有助于防止犯罪結果發生。
3、對于中止犯,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因為造成損害,說明行為人還具有一定的社會危害性,所以不應免除處罰,而應當減輕處罰。
雖然犯罪中止與犯罪未遂都屬于沒有造成犯罪既遂,故此需要參照既遂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但是犯罪中止存在主觀意愿上的不愿意繼續犯罪,故此其社會危害性較低,而犯罪未遂是由于天氣等原因造成的,故此同一刑事案件犯罪中止的處罰更輕一些。
犯罪未遂的構成要件是什么
涉黃犯罪未遂怎樣處罰?
怎么才能認定聚眾斗毆罪犯罪未遂?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外籍人協議離婚的注意事項
2021-01-03操縱股票市場是什么罪
2020-11-18關于抵押期限是否影響擔保物權
2021-02-25交通事故致人死亡附帶民事訴訟
2020-11-30房地產開發流程是什么
2021-02-12訴訟期間涉案房產是否可以抵押
2021-03-23合同保全具有哪些主要特征
2021-01-28新生軍訓遭校園暴力致死學校是否負有責任
2021-01-04競業限制在合同中有效嗎
2020-12-26什么是勞務派遣?
2021-02-19交通意外責任如何劃分
2020-12-18如何寫保險賠償申請書
2021-01-17駕駛員下車修理受傷仲裁委裁決保險不賠
2020-11-19認識保險企業在承擔社會責任方面的誤區
2020-12-13事故索賠需準備哪些證件?
2021-01-03主險和附加險保險合同是否成立
2020-11-30保險公司賠付拖車費嗎
2020-12-10公交客車沒買保險能運客嗎
2021-01-25保險代理人該怎么應對保險糾紛
2021-02-20進西藏得高原腦水腫 被保險人理賠遭拒
20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