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期借款合同的訴訟時效怎么算
新的《民法典》將于2021年1月1日生效,《民法通則》、《合同法》及其相關解釋的效力于2020年12月31止,屆時與《民法典》相沖突的其他法律將由新的司法解釋所替代。
對于因分期履行的借款合同而生的債權,其訴訟時效應按每一期的期限屆滿日分別起算還是從最后一期屆滿后起算,存在爭議。
一種意見認為,根據《民法通則》第137條的規(guī)定,訴訟時效期間應從權利人知道或應當知道自己的權利受到侵害之日起開始計算,故對于約定分期償還的借款合同,應從每一次的償還期限屆滿之日分別開始計算訴訟時效期間。
另一種意見認為,對于同一筆完整的借款,雖然規(guī)定了不同的償還日期,但訴訟時效期間仍應從最后的償還日期開始計算,否則將一個完整的法律關系割裂開來,不利于保護債權人的權利。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2004年4月6日,針對云南高院的批復法函〔2004〕22號《關于分期履行合同訴訟時效期間應如何計算問題的答復》:對于分期履行合同的每一期債務發(fā)生爭議的,訴訟時效期間自該筆債務履行期間屆滿之日的次日起算。因此,應當認定在借款合同約定分期履行的情況下,實際是將整體的債權分為若干個履行期限,甚至是法律后果互不相同的、相對獨立的債權。根據《民法通則》關于訴訟時效自知道或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計算的規(guī)定,應從每筆相對獨立的債權履行期限屆滿時分別計算。
未定履行期限借款合同的訴訟時效計算
根據《合同法》第62條第(四)項的規(guī)定:“履行期限不明確的,債務人可以隨時履行,債權人也可以隨時要求履行,但應當給對方必要的準備時間”。因此,沒有約定履行期限或履行期限不明確的借款合同,債務人可以隨時履行,訴訟時效從債權人催告后、必要的債務履行準備期屆滿之次日起計算,但自債的關系成立時起超過20年,不予保護。因此,對于未定履行期限借款合同的訴訟時效起算應從債權人主張權利而債務人拒不履行義務時開始計算,或者自債權人要求債務人履行債務的寬限期結束的次日開始計算。
以上內容就是相關的回答,在很多時候,如果我們和他人簽訂分期借款合同的話,我們需要仔細的計算訴訟時效,如果訴訟時效已經過期,還沒有進行起訴的話那么可能這個錢我們就要不回來了。如果您還有其他法律問題的可以咨詢律霸網相關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批準環(huán)境影響報告書需要些什么步驟
2021-03-06吸毒不構成犯罪情況下處罰幾日以上拘留
2020-11-27勞務派遣發(fā)生欠薪如何處理
2021-03-10認繳期限未屆至股東是否承擔連帶責任
2021-02-19監(jiān)事能否參加股權激勵
2021-02-05車禍得到對方諒解可不可以免刑事責任
2021-03-17男方在女方孕期提離婚會凈身出戶嗎
2021-02-19判決后質押股權如何執(zhí)行
2020-11-20幾個人以上打架算是涉黑
2021-02-17勞動工傷基本賠償項目是什么
2020-12-20產假辭退我違法嗎
2021-02-17受威脅已過戶的贈與房產可反悔嗎
2021-01-25上班途中遇車禍,公司賠21萬
2020-12-06單方終止勞動合同關系是否繼續(xù)存在
2021-02-05事業(yè)單位無社保的裁員補償標準
2020-11-15人壽保險有哪些種類以及老人人壽保險應該怎么選擇
2020-12-10團體意外傷害險的定義是什么
2021-03-14保險合同中經常被使用的有哪些條款
2020-11-15應怎樣證明保險經紀人代表投保人的利益問題
2021-03-15為什么保險合同中受益人欄是不可以為空白的?
20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