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的各個國家為了管理自己的國家都會都有自己的法律,但是由于很多法律所依照的原理都是類似而可以歸納成一個體系,根據(jù)地區(qū)的不同大致可以將很多法律稱之為大陸法系,而每個法系都是對犯罪的態(tài)度和判斷都是不一樣的。那么,大陸法系犯罪構成要件是什么?
一、大陸法系犯罪構成要件是什么?
犯罪構成的理論在刑法學的理論體系中占有核心的地位。犯罪構成作為認定具體犯罪的標準和規(guī)格,無論對司法實踐還是刑法理論,都具有重大意義:首先,犯罪構成是定罪量刑的法律標準;其次,行為符合犯罪構成是行為人負刑事責任的基本事實根據(jù);最后,犯罪構成是各國刑法理論的基礎和核心。因此,我們有必要對犯罪構成要件進行了解。本文將討論大陸法系關于犯罪成立要件的理論,并將其與我國的犯罪構成作比較。
在大陸法系國家刑法理論中,犯罪乃“構成要件該當、違法、有責”的行為。犯罪成立的條件或稱“犯罪成立要件”,包括構成要件的該當性、違法性和有責性三部分。這種犯罪構成理論體系,從結構上看可以形象地稱為“遞進排除”式的犯罪構成理論體系。具體而言,在這種犯罪構成理論體系中,對行為是否成立犯罪的判斷,鮮明地分出三個先后有序的層次:(1)一個行為要成立某種犯罪, 首先必須符合或該當刑法分則所規(guī)定的該罪的構成要件,構成要件是一個“觀念形象”、犯罪的“類型輪廓”。只有符合這個“輪廓”外型,行為才有必要作進一步違法性和責任的評價。(2 )當一行為符合某一犯罪的構成要件即具有“構成要件該當性”后,接著便要進行違法性的審查。大陸法系刑法理論現(xiàn)今通說的觀點認為,構成要件是違法的類型,且不僅是違法性的認識根據(jù),而且是其實質根據(jù)-某個行為如果該當構成要件,一般就可以肯定它違法。但總有猶如“沒有火有時也會有煙”一樣的例外,這就是違法性的阻卻事由。違法性的評價,主要就是對構成要件該當?shù)男袨槭欠窬哂兄T如正當防衛(wèi)、緊急避險等阻卻違法事由的判定。(3)對于構成要件該當、 違法的行為,其是否犯罪,最后必須審查行為有無責任。責任因素包括責任能力、故意和過失,以及期待可能性等內容。(2)對于故意及過失是屬于構成要件還是責任領域、 違法性認識是否屬于責任,也是存在重大爭議的。如傳統(tǒng)的規(guī)范責任論主張罪過與期待可能性為責任因素,甚至把規(guī)范責任論等同于期待可能性理論;而目的行為論的規(guī)范責任論則認為罪過是構成要件和違法性領域的因素,違法性認識及期待可能性則為責任因素,主張規(guī)范責任論是指導期待可能性理論以及包含違法性認識因素的責任之理論的上位理論,如果沒有責任阻卻事由,行為最終就成立犯罪。大陸法系犯罪構成理論這種結構體系,明顯地體現(xiàn)了三個犯罪成立要件之間的序列性和由此決定的縱向貫穿性。從構成要件該當性,到違法性,再到有責性,呈現(xiàn)出嚴密的、不可逆轉的先后順序。后一要件的存在,以前一要件的滿足為前提。這與我國犯罪構成四要件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齊合填充”程式大不相同:在大陸法系犯罪構成理論中,行為該當了刑法分則規(guī)定的構成要件,可以是非違法的;行為該當構成要件并且具有違法性,也許是具有阻卻責任事由的、缺乏可歸責性,不構成犯罪。正如我國學者所指出,我國犯罪構成的四個方面的要件之間是“一存俱存、一無俱無”,而大陸法系犯罪論體系中某個要件可以不依賴其他要件而單獨存在,發(fā)揮其獨特的評價功能。
下面對大陸法系犯罪構成理論中“構成要件該當性--違法性--責任”之三分法的通說進行介紹。
大陸法系犯罪構成理論中“構成要件”的要素,包括行為主體、行為客體、行為、行為時的特別情狀(行為狀況)、行為結果等客觀要件,以及構成要件的故意與過失之主觀要件。下面將一一說明:(1)行為主體,就是實施行為的人。在大陸法系理論中,行為主體不包括行為人的責任能力(其中,年齡亦是影響責任能力的因素)評價問題,而只是指是否在客觀上“具有實現(xiàn)該構成要件的資格或能力”,因而任何人對大多數(shù)構成要件均具有主體資格,只有那些法律規(guī)定須特定身份的人方能構成的犯罪(如公務員受賄罪),以及唯限于行為人親自實行行為始能構成的犯罪(如重婚罪),其主體資格受到限制。故行為主體的內容只含“自然人與法人”及“特定身份”之內容。(2)行為客體, 是指刑法規(guī)定的行為所侵害或攻擊的對象--人或物,它通常只規(guī)定于結果犯中。在大陸法系刑法理論中,與行為客體相關的一個范疇是“法益”。行為除侵害或攻擊行為客體外,還侵害“法益”。“法益”是一種不能具體掌握的“社會秩序的想象價值”,是刑法所保護的社會文化價值;法益不是構成要件的內容,但與違法性的評價密切聯(lián)系;侵害“法益”是任何犯罪都有的性質,有的犯罪如行為犯,沒有行為客體,但不可能沒有侵害的“法益”。(3)行為,是指符合構成要件的犯罪事實。 它是構成要件的核心。在大陸法系刑法理論中,對于刑法上的“行為”,歷來存在爭論,產(chǎn)生了因果行為論、目的行為論、社會行為論和人格行為論等學說。現(xiàn)今較為普遍的觀點是,行為即“構成要件該當?shù)男袨椤薄H缛毡镜男∫扒逡焕烧J為,“刑法上的行為,歸根到底是合乎構成要件的行為。”行為包括行為的時間、地點、實施方法或手段在內。(4)行為的狀況, 是指刑法規(guī)定的行為時的特定情形,如我國刑法典第246條侮辱罪中的“公然”, 在大陸法系犯罪構成理論中即屬行為的狀況。(5)行為的結果, 即刑法規(guī)定的行為造成的結果。有的學者也將其視為“行為”內部的東西。(6 )構成要件的故意與過失。構成要件的故意不包括違法性認識,而僅包括犯罪構成事實的認識;構成要件的過失不包括對主觀注意義務的違反,以及注意義務的認識能力與履行能力,而僅包括客觀注意義務的違反性。所謂客觀注意義務,是指行為人依社會共同生活的行為準則,應當謹慎從事,以避免其行為發(fā)生危險破壞他人法益,而保持對客觀情勢所應有的注意義務;具有對客觀注意義務的違反,一般就可以認定違反了主觀注意義務,但行為人有可能因生理缺陷(如近視、色盲、耳聾等)、心理缺陷(如智力不足)、欠缺在特定情形下所必需的特定技能或經(jīng)驗(如駕駛汽車或游泳)等特殊情況,排除主觀的注意義務之違反性。
以上對大陸法系犯罪構成理論的了解,下面將其與我國刑法規(guī)定的犯罪構成作比較。
首先,要說的是,關于犯罪構成的理解,兩者是有差別的。
我國犯罪構成理論和大陸法系犯罪構成理論,在體系及其表現(xiàn)的價值觀念上存在的不同,是有歷史、社會政治、文化等復雜原因的。不論什么法系、什么國家,其犯罪構成理論的宗旨無疑都是共同的,這就是為追究犯罪、認定行為是否犯罪提供一套盡可能條理分明、邏輯嚴密、內部協(xié)調的理論體系,并求得與相關刑法理論的相互和諧。然而,我們發(fā)現(xiàn)不同法系之間甚至同一法系不同國家之間的犯罪構成理論卻存在著很大的差別,這種現(xiàn)實表明,選擇不同的犯罪構成理論來實現(xiàn)相同的宗旨,是完全可能的。
我國犯罪構成理論中所講的要件,不存在“構成要件”與“犯罪成立要件”的區(qū)分,亦即犯罪的構成要件也就是犯罪的成立要件,作為“構成”的要件已經(jīng)將犯罪成立所必需的種種因素包含在內,大陸法系犯罪構成理論中借助“違法性”及“責任”來評價的因素,在我國犯罪構成理論中已經(jīng)內涵于構成要件中,構成要件之外不再有對犯罪成立與否需要考慮的東西了。但是在大陸法系犯罪構成理論中,“構成要件”則僅僅是事實的評價,經(jīng)過這一事實評價后的行為是否犯罪是不能絕對肯定的,“構成要件”與“犯罪成立要件”是不可混淆的。正因為如此,在這種犯罪構成理論體系內,有的學者為了概念的條理分明,將“犯罪成立要件”稱為“一般成立要件”,用于指稱刑法總則對構成要件該當性、阻卻違法事由及責任因素的規(guī)定,將刑法分則對各種犯罪構成要件的規(guī)定稱為“特別成立要件”,用于指稱刑法分則或其他特別刑法所規(guī)定的“犯罪的類型”。
其次,關于犯罪具體構成要件方面的對比。
在我國刑法理論中,犯罪構成(亦即犯罪成立)的整體或系統(tǒng),首先或在第一層次上,由犯罪主體要件、犯罪主觀要件、犯罪客觀要件和犯罪客體要件四個方面的要件組成。這種犯罪構成理論的體系,從組成結構模式上可以形象地稱之為“齊合填充”式的犯罪構成理論體系。在這種理論體系中,一個行為,只要同時符合或齊備這四個方面的要件,就成立犯罪,缺少任何一個方面的要件,犯罪便無存在的余地;而且,撇開論述上的邏輯順序不談,這四個方面的要件是誰也不會獨立在先、誰也不會獨立在后,任何一個方面的要件,如若離開其他三個方面的要件或其中之一,都將難以想象;要件的齊合充分體現(xiàn)出要件的同時性和橫向聯(lián)系性。要件“齊合填充”之特色十分顯現(xiàn)理論上把預定的“犯罪”分割為四塊要件,依此理論的實踐分別填充、一一對號入座并綜合認定犯罪。這種同時、分割性的齊合填充式的行為審查,也決定了行為成立犯罪其評價過程必定是綜合性的。與我國不同的是,大陸法系犯罪構成理論并不是在觀念上首先將一個預定的“犯罪”分割成若干單元,而是始終將行為作為一個整體,“犯罪成立要件”的內容不是行為分割后的單元(即犯罪由哪些體現(xiàn)犯罪性質的因素組成),而是“整體的行為是否具有某種性質(即構成要件該當性、違法性、有責性)”。因而可以說,我國犯罪構成理論是將行為的不同部分劃分為各個構成要件,而大陸法系資產(chǎn)階級犯罪構成理論是將行為整體的不同意義劃分為不同的犯罪成立要件。
大陸法系犯罪構成理論的三分結構體系,雖與法律對犯罪諸要素的規(guī)定不具直接聯(lián)系,注重理論的抽象研究,但其邏輯思考過程:從構成要件該當性,到違法性,再到有責性,有著嚴密、不可逆轉的先后順序,使得犯罪構成理論上對犯罪成立要件的敘述,與實踐認定犯罪的過程之現(xiàn)實基本保持了形式上的一致(當然,具體的要素認定過程,有時具有跨越性,比如責任能力明顯欠缺的場合,無須先去細致考察行為的違法與否),反映了理論的“實踐品格”。但是需要強調的是,盡管構成要件及違法性的因素中均包含主觀性和規(guī)范性因素的觀點,在當今大陸法系犯罪論中絕大多數(shù)刑法學者所接受,但構成要件該當性、違法性到有責性的遞進,體現(xiàn)的是一種從外在、客觀為主到內在、主觀為主的評判過程和順序,也是不言自明的。這種直觀地反映了刑事訴訟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我國犯罪構成理論很難體現(xiàn)。因為主體、主觀方面的東西都可以歸入有責判斷事由,很難說什么被考慮在前,什么被考慮在后。
再者,兩種犯罪構成理論中的“責任”因素所處地位不同,而且關于“違法性”在刑法中的體現(xiàn)也不同。
在大陸法系犯罪論中,責任因素是犯罪成立的關鍵或最后決定因素。一個行為即使符合構成要件、具有違法性,還要就是否有責任進行審查判斷,如果責任被阻卻,行為是不具有犯罪性的。這種刑法理論在刑事司法實務中的積極作用在于,它促使司法人員高度關注行為人的責任狀況,對于符合刑法分則規(guī)定的構成要件的行為是否構成犯罪,行為人是否有責任也會成為控辯雙方爭論的側重點。把責任作為犯罪成立的一個要件,并且把它作為對犯罪成立與否作最后審查的一個要件,從形式上充分體現(xiàn)了刑法對個人權利保障的重視。
在我國,由于犯罪構成理論的體系決定,在認定犯罪的過程中,刑事責任實際上并不是一個舉足輕重的范疇,它可以說生存于犯罪與刑罰的夾縫中,地位顯得無關緊要甚至變得十分卑微。在理論上,刑事責任可以成為犯罪與刑罰二者的連接樞紐,可以說明有些犯罪雖然沒有受到刑罰處罰但它還是有刑事責任的,僅此而已。這顯然大大降低了刑事責任的應有地位。而且,在我國長期的刑法學研究中,許多著述很少論述刑事責任的內容,甚至歷來教科書也極少列專章加以論述,對于刑法的內容,一般也都認為是兩部分-犯罪與刑罰,而未有刑事責任的一席之地。
關于對違法性的掌握問題。大陸法系犯罪構成理論中的違法性判斷存在超法規(guī)性,而我國刑法中的排除犯罪性行為和客體要件都由刑法規(guī)定;大陸法系犯罪構成理論中的實質的違法性,一般沒有程度的差別,只有“是”與“否”的問題,而我國刑法中的犯罪客體要件與犯罪概念中的社會危害性緊密聯(lián)系,體現(xiàn)行為的社會危害性及其程度。
最后,關于犯罪構成要件的設置的側重點方面不同。
我國犯罪構成要件的設置注重實體性、犯罪諸要素的內容,大陸法系犯罪構成理論對構成要件的設置注重程序性、犯罪諸要素的形式,決不能以他們“責任”的標準來要求我們“刑事責任”的地位,以他們的犯罪構成要件標準來評價我們的犯罪構成要件標準。如果說借鑒大陸法系犯罪構成理論體系的合理精神,在我們犯罪構成理論體系下,力求注重實體的同時,加強“程序的正當”、牢固樹立罪刑法定和訴訟中的“無罪推定”、“疑罪從無”意識,則是十分必要的。
總之,每一個犯罪都有其具體構成要件;任何行為只有符合某種犯罪的具體構成要件,才能成立犯罪;此罪與彼罪的界限,也是由具體構成要件決定的。因此,學習好犯罪的構成要件,對于我們更好認識犯罪,制止和與預防犯罪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大陸法系對犯罪的概念基本上和中國是非常類似,所以在學習這種法系的時候可以參照中國的法律,尤其是在犯罪的問題上所適用的原理上無論是哪個法系都是通用,所以如果有什么其他問題可以咨詢律師。
嫖娼屬于犯罪嗎 嫖娼一般拘留幾天
刑事犯罪辯護人的范圍怎么確定
經(jīng)濟犯罪偵查措施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破壞軍婚罪的類型有哪些
2021-02-22執(zhí)行董事是什么意思
2020-12-01連帶責任保證是否應當在保證期內起訴
2021-01-13抵押
2021-03-17監(jiān)視居住的場所在哪里
2020-11-11執(zhí)行異議之訴應向哪個法院起訴
2021-01-16附帶民事訴訟的先予執(zhí)行
2021-01-31治安管理處罰立案嗎
2021-01-15代位繼承的取得要求是什么
2020-11-07購房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0-12-08勞動合同、勞務合同和聘用協(xié)議書的區(qū)別
2021-01-10沒在現(xiàn)場報案保險公司需不需要理賠
2021-02-23保險合同的法律特征有哪些
2020-12-31人身保險重復保險的賠償原則有哪些
2021-03-18長期健康保險產(chǎn)品是否有合同猶豫期
2021-03-25失業(yè)保險調劑金是什么
2021-02-25無證駕駛撞死人無力賠償告保險公司可以嗎
2021-02-13哪些情形不適用快速理賠
2020-11-16地震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3-12互聯(lián)網(wǎng)保險發(fā)展現(xiàn)狀是怎樣的
20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