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人案件是我們聽到都會覺得害怕的,尤其是故意殺人案,我國已經取消了死刑,對于殺人犯的處罰最嚴重的就是無期徒刑了,這也是社會普遍爭議比較大的。我國的刑法也在不斷的修改,爭取能夠公平公正,故意殺人罪的定義是什么,刑法修正案九故意殺人罪的規定有哪些?下面跟小編一起來看。
一、故意殺人罪是什么
故意殺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是一種最嚴重的侵犯公民人身權利的犯罪。本罪侵犯的客體是他人的生命權利。生命權是公民最重要的人身權利,根據我國的司法實踐,胎兒脫離母體,能夠獨立呼吸,就有了生命,具有生命的權利,任何人也不能非法剝奪。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在實際發生的案件中,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行為人采用什么方法,不影響本罪的成立。合法剝奪他人生命的,如正當的防衛行為、人民警察依法執行職務的行為、依法對罪犯執行死刑的行為,則不能構成本罪。本罪是故意犯罪,包括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直接故意是有明確的殺人目的,并且希望其行為能致使被害人死亡;間接故意是對自己的行為可能造成被害人死亡的后果采取放任的態度。關于故意殺人罪的刑罰,本條共規定了兩檔刑:1.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2.故意殺人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這里所規定的“情節較輕”,主要是指防衛過當致使他人死亡、出于義憤殺人等情況。考慮到故意殺人罪是一種非常嚴重的侵犯公民人身權利的犯罪,必須予以嚴厲打擊,本條對于刑罰作了比較特殊的表述,按照從重刑到輕刑的順序列舉的,因此,在司法實踐中,對于犯故意殺人罪的罪犯,在量刑時應當首先考慮重刑。
二、刑法修正案九故意殺人罪的規定
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百三十八條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他人人身自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具有毆打、侮辱情節的,從重處罰。
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使用暴力致人傷殘、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百三十二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為索取債務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依照前兩款的規定處罰。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犯前三款罪的,依照前三款的規定從重處罰。
第二百四十七條司法工作人員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實行刑訊逼供或者使用暴力逼取證人證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人傷殘、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百三十二條的規定定罪從重處罰。
第二百四十八條監獄、拘留所、看守所等監管機構的監管人員對被監管人進行毆打或者體罰虐待,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傷殘、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百三十二條的規定定罪從重處罰。
監管人員指使被監管人毆打或者體罰虐待其他被監管人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第二百八十九條聚眾“打砸搶”,致人傷殘、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百三十二條的規定定罪處罰。毀壞或者搶走公私財物的,除判令退賠外,對首要分子,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第二百九十二條第二款聚眾斗毆,致人重傷、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百三十二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由上面的回答我們可以知道故意殺人罪是有明確的殺人目的的致使受害人死亡的,刑法修正案九故意殺人罪的規定主要有上述幾條,主要是對觸犯此法規的嫌疑人的量刑的規定。為了減少這類殺人案件的產生,我們在生活中要做到與人為善,不管是什么情況下都不要沖動。
故意殺人罪民事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什么是故意殺人罪?故意殺人判多少年?
故意殺人后要賠償嗎,怎么賠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事故認定書一直不出來怎么辦
2021-01-15手機照片法庭上算證據嗎
2021-01-22合伙人對合伙企業財產如何處分
2020-12-15夫妻一方個人所借債務屬夫妻共同債務嗎,婚姻法最新解釋規定
2021-01-22連帶責任是否關系到子女
2021-02-07交通事故責全責保險賠償需要保險公司的人在場嗎
2021-03-18集資房出售要補交什么嗎
2020-11-17在沒有合同的情況下工傷應該如何賠償
2020-11-25雇主騷擾保姆要負法律責任嗎
2021-02-07勞動合同期限空白可以嗎
2021-03-20競業限制協議蓋公章有效嗎
2021-02-21經濟補償金離職后發放嗎
2021-03-01試用期內降薪調崗合法嗎
2021-02-05交強險理賠怎么查勘和定損
2020-12-02意外傷害保險的責任期限是什么意思,時間是多久
2020-11-13投保家庭財產保險應當考慮哪些事項
2021-01-31保險合同的分類
2020-11-16怎樣改善保險經紀人的外部生存環境
2021-03-13無照駕車被撞死 保險公司應理賠
2021-03-18代簽名人身保險保單法律效力問題研究
2021-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