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推薦】樂昌市律師?? 南溪區律師?? 新會區律師?? 鹽湖區律師?? 辛集市律師?? 滎陽市律師?? 海珠區律師?? 長寧縣律師
新員工入職新單位,按照勞動法有關規定,需要每月定時為員工繳納五險一金,而新員工只需要提供一些有關的證明文件就可以了。但是在實踐過程中,存在一些單位不按時幫員工繳納保險的情況,也有員工自己不想交五險一金的情況。那么對于員工來說,就需要寫有關的申請書了。那么不想交五險一金申請怎么寫?律霸的小編就提供一些模板給你參考吧!
不想交五險一金申請怎么寫?
自愿放棄五險一金申請書
XXXX有限公司:
本人基于以下原因:
一、本人已知悉公司欲為員工購買社會保險并發放了通知書;
二、也知道本人購買社會保險, 每月必須會從本人工資中扣除壹佰多元錢來的, 現本人經濟困難,無能力承擔自己應當承擔的部分社會保險費;
三、自已也清楚知道暫時的外地戶藉購買社保不能轉出等,及現在的工作地域、年限難確定;
四、知道參保、退保手續繁瑣。
故特向公司單位申請不為本人購買社會保險 ,且本人清楚知道該引起的法律后果。本人承諾不需貴單位返還或補繳,如由此引發的法律后果及風險由本人自愿承擔,與公司單位無關。
特此承諾。
申 請 人:
身份證號碼:
日 期:
不交五險一金的后果
一、用人單位不交五險一金的后果
(1)用人單位不交社保的法律責任
社會保險法第八十四條:用人單位不辦理社會保險登記的,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對用人單位處應繳社會保險費數額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罰款。
根據用人單位不辦理社保登記違法行為情節的輕重,其應當承擔如下法律責任:
1、責令限期改正。責令改正不是一種行政處罰只是一種補救性的行政責任,是對違法者消除違法狀態、恢復合法狀態的要求。
2、罰款。經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用人單位仍不辦理社保登記的,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對用人單位處以應繳社會保險費數額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責任人員處5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罰款。
罰款注意事項:
(1)罰款是最常見的一種行政處罰,是一種財產罰;
(2)給予罰款的主體是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而非社保經辦機構;
(3)處罰的對象包括兩類,一是用人單位,二是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
(4)關于處罰的數額,用人單位以應繳社會保險費位基數,個人則確定了處罰的上下限。
二、個人不交五險一金的影響
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失業保險是以勞動關系為紐帶的社會保險險種,屬于強制性參保險種。過去有的職工不愿意參保,認為是否參保應該由自己自由選擇,甚至還有職工因為企業為其參保而鬧到相關部門來,說單位沒有告知他就為其參保了。
現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規定,我國公民和在華就業的外國人參加社會保險,個人應該履行的義務主要有:
1、登記義務。
2、參保義務。
3、繳費義務。《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十條明確規定“職工應當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參保是“應當”,用人單位是代扣代繳單位。如果職工不參保,屬于違法行為。
綜上所述,五險一金是每個單位按照規定必須帶員工繳納的,不交五險一金是有一些不良的后果的。如果不想交五險一金,需要員工向單位作出申請,以免雙方在出現問題的時候爭執不下。以上就是律霸小編對“不想交五險一金申請怎么寫”問題的解答,如果您還有更多法律問題,您可以咨詢律霸連云港律師。
異地辭職后五險一金怎么處理?辭職后社保怎么處理? ?
稅后工資包括了五險一金嗎?五險一金有哪些?
基本工資包括五險一金嗎,包含了哪些內容?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事故認定下來如何報銷
2021-02-24保證金質押是否可以指示交付
2020-11-09交通事故起訴時有哪些賠償項目
2021-01-19監視居住可以見家屬嗎
2020-11-19收到銀行催收函還不上怎么辦
2021-02-182020年領結婚證要交二胎押金嗎
2021-01-18如何確定交通事故管轄法院,交通事故上訴的程序
2021-02-10可變更勞動合同的情況有哪些
2020-11-23沒有滿實習期上高速有什么處罰
2020-12-19在企業固定工轉制過程中,如何處理用人單位與企業固定工的勞動關系
2020-12-17保險索賠時間不可過長
2021-01-07哪些人適合購買意外保險
2020-11-22保險公司為何在運輸合同中拒絕賠償
2021-01-29海事保險合同有哪些規定?
2021-03-02保險公司超過判決書規定日期不給錢有什么辦法
2021-02-10傷者死亡駕駛員駛離現場全責保險公司怎么賠付
2021-01-16購買交通保險應注意什么
2021-01-08無證駕駛保險公司是否賠償
2020-11-12買了三責和不計免賠,出事故保險公司全賠嗎
2021-03-25什么是保險理賠原則
20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