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因重婚形成的婚姻屬于違法婚姻,此時行為人不僅要受《婚姻法》的評價,還會受到《刑法》評價,也就是要受到刑事處罰。不過在此之前,要先對重婚罪進行舉證。那么如何舉證重婚罪呢?請閱讀下文進行了解。
一、如何舉證重婚罪
在確定重婚需要什么證據后,就可以選擇性的收集對方重婚的證據了。
1、明察暗訪其居住生活的場所
要認定重婚最重要的一點是與他人同居生活,因此同居的地點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找到了同居生活的場所才能有進一步的婚姻調查取證。
2、與重婚者生活場所周圍的人搞好關系
確定重婚者是否真的重婚,還要看他是否以夫妻 名義與他人同居生活,而這些又需要有人對此給予認可,哪些人的認可最好呢?當然是在其生活場所附近同時與其又經常有來往的人!因此這些人的話(認可)是絕對不能缺少的重要的證據。而要想讓他們說話,就必須與他們搞好關系,否則你就很難從他們的口中掏出任何有價值的話。
3、報警,請警方予以調查。
4、去婚姻登記處查詢婚外情一方的婚姻情況。如果有登記的,可以請求民政部門的工作人員配合,調取重婚的證據。
二、重婚罪如何確定管轄
審判管轄包括級別管轄、地區管轄和專門管轄。重婚案件作為自訴案件應由基層人民法院管轄,重婚案件的審判管轄問題主要是指重婚案件的地區管轄,即同級人民法院在審判第一審刑事案件的分工。我國刑事訴訟法第 24條規定:“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轄。如果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審判更為適宜的,可以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第二條規定“犯罪地是指犯罪行為地。”
就重婚案件而言,地區管轄的分歧主要是由于重婚案件的特殊性引起的,重婚案件的特殊性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被告人,也即重婚行為人通常有二人,一人不可能單獨重婚;
(2)被告人的居住地與犯罪行為地通常是一致的;
(3)重婚的犯罪行為地有可能為多處,即多處重婚。
地區管轄的分歧主要是在對“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審判更為適宜”的理解不一,有的法院認為被告人居住地與犯罪行為地通常是一致的,故由被告人犯罪行為地的人民法院管轄更為適宜;有的法院認為被告人居住地應指被告人重婚前最初居住地,也即被告人原戶籍所在地,故由被告人原戶籍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轄更為適宜;對管轄權理解的差異易導致同級人民法院互相推諉管轄責任,既不利于被害人行使自訴權,又不利于人民法院及時、準確地查明案情,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本人認為,基于重婚案件的特殊性,“更為適宜”應理解為更為有利于被害人起訴,在重婚案件中,被告人居住地應包括有重婚犯罪行為的所有被告人的原戶籍所在地、各重婚犯罪行為地。所有被告人的原戶籍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犯罪行為地的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對被害人選擇其中之一提起自訴的,人民法院都應當受理,而不應互相推諉。對被告人多處重婚,被害人向多處有管轄權的法院提起自訴的,應由最初受理的人民法院管轄,其它已受理的人民法院可將案件移送最初受理的人民法院,若從法院的角度來理解“更為適宜”就易導致管轄權的互相推諉,若從被害人的角度出發來理解“更為適宜”,及時受理重婚案件,則不僅便于重婚案件被害人及時行使自訴權,而且可以避免管轄權的推諉,提高人民法院的工作效率,還有可能防止和制止因重婚糾紛導致的一些不法行為及犯罪行為。
經過上述內容的介紹,相信大家此時已經知道實踐中該如何搜集重婚罪的犯罪證據了吧,由于重婚犯罪屬于自訴案件,法院不告不理,因此要是當事人不知道該如何收集相關證據的話,可以委托我們律霸網站的專業律師來幫助你。
重婚罪會怎么處罰,重婚罪要判多少年? ?
分居期間私生子算重婚罪嗎? ?
重婚罪什么情況下公訴,它的構成要件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申請醫療事故鑒定要哪些材料,鑒定書的內容有哪些
2020-11-10房屋拆遷產權確認是行政訴訟嗎
2020-11-30增加注冊資本流程是怎樣的
2021-01-28車輛追尾事故責任認定
2021-01-14喪偶再婚領證的時候需要提供什么
2021-01-01申請強制執行費用多少
2021-03-25保姆是雇傭關系嗎
2021-02-25勞務派遣是什么意思
2020-12-08社保減員能否作為勞動關系解除的條件
2021-02-13意外傷害險可分為哪些種類
2020-11-12車險理陪應標準不同,被保險人是否按比例獲賠
2021-02-14“賠款收據及權益轉讓書”是否可以作為雙方保險合同終結的依據
2020-12-05被保險人 TheInsured
2020-11-27告知
2021-02-11土地承包的經營權抵押不登記可以對抗第三人嗎
2020-11-11小產權房的拆遷補償會比大產權房低嗎
2020-11-19營業房拆遷補償不合理該如何維權
2021-01-03舊城改造,從一個下水道說起
2020-11-202020年國家棚改政策有哪些
2021-02-19安置房拆遷如何補償
202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