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司法實踐中,知道了某個具體犯罪的構成條件,也就是法律上說的構成要件,那么就可以判定某個行為是否構成該罪。對于綁架犯罪來講同樣如此,而這也是對綁架罪的認定的關鍵?。下面,律霸小編就來告訴大家綁架罪構成條件是什么。
一、綁架罪構成條件是什么
1、客體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復雜客體,包括他人的人身自由權利、健康、生命權利及公私財產所有權利。
因為行為人以暴力,脅迫等手段對他人實施綁架,直接危害被害人的生命健康。
2、客觀要件
表現為使用暴力、脅迫或者其他的方法,綁架他人的行為。
“暴力”,是指行為人直接對被害人進行捆綁、堵嘴、蒙眼、裝麻袋等人身強制或者對被害人進行傷害、毆打等人身攻擊手段。
“脅迫”,是指對被害人實行精神強制,或者對被害人及其家屬以實施暴力相威脅。
“其他方法”,是指除暴力脅迫以外的方法,如利用藥物、醉酒等方法使被害人處于昏迷狀態等。
這三種犯罪手段的共同特征,是使被害人處于不能反抗或者不敢反抗的境地,將被害人非法綁架離開其住所或者所在地,并置于行為人的直接控制之下,使其失去行動自由的行為。法律只要求行為人具有綁架他人其中一種手段就構成本罪。
3、主體要件
由于這種犯罪的“危害性特別大,凡是年滿14歲并具有責任能力的人,均可構成綁架罪 。
如果在綁架過程中實施了殺害或者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被綁架人的,則應按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追究其刑事責任。
4、主觀要件
由直接故意構成,并且具有勒索財物或者扣押人質的目的。
“以勒索財物為目的的綁架他人“,是指采用暴力、脅迫或者麻醉的方法,強行將他人劫持,以殺害、殺傷或者不歸還人質相要挾,勒令與人質有關的親友,在一定期限內交出一定財物,”以錢贖人。這里的“財物”應從廣義上理解,不局限于錢財,也包括其他財產利益。
“綁架他人作為人質“,是指出于政治性目的,逃避追捕或者要求司法機關釋放罪犯等其他目的,劫持他人作為人質。
二、如何認定綁架罪
1、致使被綁架人死亡
致使被綁架人死亡是指綁架人的綁架行為與被綁架人的死亡之間具有直接因果關系,行為人對該死亡主觀上至少有過失的罪過,如果被綁架人的死亡與綁架行為并無直接的因果關系,那么該死亡對于行為人而言是意外事件。
如,被害人自己吸煙引起火災被燒死,不能要求綁架分子對該結果負刑事責任;再如,被綁架人的親屬因精神受到打擊而自殺死亡的,也不包括在綁架“致人死亡”內。
2、殺害被綁架人
殺害被綁架人是指在綁架過程中故意殺死被害人的情形:該殺害行為本質上屬于故意殺人行為,但在這里,沒有單獨以故意殺人罪論處,而是被主要行為——綁架行為所包含,作為綁架罪的結果加重犯處理,不實行數罪并罰,理論上將這種現象稱之為包容犯。
既然故意殺人行為被綁架罪所包容,而不單獨定罪,那么故意傷害被綁架人的行為顯然也是可以被綁架罪所包容,而不單獨定罪的。
3、綁架犯罪過程中致使被綁架人死亡或者殺害被綁架人的刑事責任
《刑法》第239條明確規定“處死刑,并處沒收財產”,即可謂絕對的法定刑主義,也是我國刑事立法中很罕見的立法例。
可以這么說,在綁架犯罪中,只要在客觀上出現了被綁架人死亡的后果,主觀上行為人對該死亡有故意或者有過失(過失情形表明綁架行為與死亡結果之間存在刑法意義上的因果關系),對行為人的定性就直接以綁罪論處,量刑就判處死刑。
關于綁架罪構成條件的內容,律霸小編就為大家整理到這里,希望能夠幫助各位借款疑惑。通過上文的講解,我們知道綁架罪是由年滿14歲并具有責任能力的人構成的,并且在綁架的過程中容易造成他人的傷殘或死亡,因此在量刑的時候要充分考慮這些情節。如果您還有什么不清楚的,建議咨詢專業律師,相信他們會為您解答。
綁架罪是如何判刑的
綁架罪司法解釋的內容是什么
綁架罪的既遂標準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公司新增資質流程是怎樣的
2020-12-09口頭變更合同是否有效
2021-03-19公司經營范圍能增加對外貿易嗎
2020-11-30公職人員參與非法集資如何處罰
2020-11-12經常拖工資可以離職嗎
2021-02-16湖北最新勞動合同范本
2020-12-31申請回避的理由
2021-03-03交通肇事喪葬費賠償標準
2021-02-12老公有外遇離婚財產怎么分割
2020-11-19公司名稱變更原名稱立即失效嗎
2021-03-04單位與個人簽訂勞務合同需注意什么
2021-03-15休了半年產假的怎么算離職補償金
2020-12-31如何勞動爭議的法院管轄地
2021-03-02又一座僅供瞻仰的神龕——對《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的解讀
2020-11-20為什么要投保出口產品責任險?
2021-02-14買賣雙方保險利益轉移時間
2021-01-30什么是涉水險
2021-03-26保險公司拒賠有哪些合法理由
2020-11-29保險法解釋二的出臺,對司法實踐更具有操作性了
2021-03-22個人保險代理人的法律地位之爭 代理關系抑或勞動關系
2021-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