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使用偽造的身份證有什么處罰
使用偽造的居民身份證即使沒從事犯罪活動也是要負法律責任的。
2011年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第十六條明確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公安機關給予警告,并處二百元以下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
(一)使用虛假證明材料騙領居民身份證的;
(二)出租、出借、轉讓居民身份證的;
(三)非法扣押他人居民身份證的。
第十七條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公安機關處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或者處十日以下拘留,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
(一)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證或者使用騙領的居民身份證的;
(二)購買、出售、使用偽造、變造的居民身份證的。
偽造、變造的居民身份證和騙領的居民身份證,由公安機關予以收繳。
第十八條規定: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有本法第十六條、第十七條所列行為之一,從事犯罪活動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二、使用偽造的身份證可能構成什么罪
刑法第二百八十條第三款規定: 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罪,是指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的行為。本罪是行為犯,只要實施了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的行為,原則上就構成犯罪,不論結果如何。而造成嚴重后果的,將會加重處罰。
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居民身份證管理制度。身份,表明一種關系,即與其他人或組織之間的關系;居民身份,則表明其與國家、一定的地域和行政管轄范圍存在的確定的聯系,因而國家通過居民身份證制度來使這種關系形式化,從而公民在辦理涉及政治、經濟、社會生活等權益的事務時,居民身份證能起到證明身份的作用。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口的流動日益頻繁而呈規模化的趨勢,居民身份證制度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這是戶籍制度所不能代替的。妨害居民身份證的行為,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國家對居民身份證的制造、使用、監督的正常管理活動。
使用偽造的身份證,有可能被認定為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罪,但此時需要符合規定的立案標準,同時也要看是否符合了此罪的入罪條件。要是還不能以本罪論處的話,那至少使用偽造的身份證也是屬于違法行為,按照規定還是需要行為人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罪的構成要件
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罪判多久?
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罪立案標準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企業變更后員工合同怎么辦
2020-11-18農民誤工費賠償標準是如何的
2021-03-06事故傷殘評定賠償證據
2020-11-14老年人的立遺囑權應該如何保護
2020-11-18發生交通事故雙方同等責任,車損應當理賠多少錢
2021-01-03已經離婚了還算婚姻糾紛嗎
2020-11-09宣傳單是否屬于要約邀請
2020-11-27在疫情期間房屋過戶可以延期嗎
2020-12-24試用期解聘賠償是試用期工資還是轉正后的工資
2021-01-25實習證明范文模板
2021-01-15試用期內降薪調崗合法嗎
2021-02-05房屋火災意外險多少錢
2021-01-24新車可以異地購買交強險嗎
2021-01-02六年工作沒買保險怎么賠償
2021-02-16騎車人撞向汽車 司機無責也賠錢
2020-11-27快遞車逆行出事保險理賠嗎
2021-03-24如何簽訂財產保險合同呢
2021-03-12故意傷害被保險人會有什么法律后果
2020-12-30違反最大誠信原則所帶來的保險糾紛
2021-01-20保險到底避不避債之解讀浙高法執[2015]8號
2021-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