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事故的法律責任
《刑法》第三百三十五條【醫療事故罪】醫務人員由于嚴重不負責任,造成就診人死亡或者嚴重損害就診人身體健康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人民法院始終是訴訟法律關系主體。
民事訴訟法律關系是人民法院同一切訴訟參與人之間存在的一種社會關系。在這種關系中,人民法院始終是訴訟法律關系主體的一方,而且處于主導地位。因為只有人民法院才有權行使審判權。任何一個民事案件,從受理到審判、執行的整個訴訟過程中,都是在人民法院的主持之下進行的。沒有人民法院作為訴訟法律關系主體的一方,也就沒有民事訴訟活動發生,民事訴訟法律關系也不能形成。一、醫療行為的性質
醫院、衛生院(室、所)、門診部、診所、醫療(務)室、疾控中心、體檢中心(站)、療養院、急救站等領取醫療執業經營執照,合法開展醫療活動的機構(為行文方便,下文中統稱為“醫療機構”,下同)為就診人提供的醫療行為是不是服務行為?醫療機構與就診人之間究竟建立的是什么法律關系?一直以來,備受法學界、醫學界、社會有識之士的普遍關注。特別是在國務院出臺了《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后的那一段時間,醫療機構甚至大喊自己才是真正的弱者。不管站在哪種角度分析醫療行為的性質,并根據自己的分析對醫療服務進行界定,不是說沒有道理,但是否能反映醫療服務行為的本質屬性才是檢驗的唯一標準。筆者認為,醫療行為的本質是醫療機構為就診人提供的醫療服務,應該從醫療服務的本質入手來分析雙方產生的法律關系。
首先,要考評行為的性質。醫療行為是以醫師的診治、護士的護理為形式或載體的,醫師(護士)依據診療(護理)規程,根據所掌握的醫學知識、醫療經驗、醫療設備輔助診斷,對就診人作出是否健康的評判、提供健康能否恢復或程度的服務,如實記錄病情和診療過程等是服務中對行為是否履行義務的證據。這一系列行為的法律性質是什么呢?就診人如實陳述就醫目的,疾病癥狀,病史,因診療需要確認治療方案,交納診療費用的行為又是什么呢?都是在履行自己的義務。
第二,雙方要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及雙方的約定完整地履行自己的義務。
其三,任何一方不履行自己的義務或履行不當,對產生的損害后果就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其四,就診人的身體健康的維護是合同的內容和醫療服務要達到的目的,通過醫療服務形成對健康權、身體完整權、生命權的維護。
其五,醫療行為是針對特定的就診人作出的,行為產生的依據是基于就診人的委托,對行為約束的根源不是法律規定,法律規定是對行為履行是否適當的評判體系。通過以上分析,由此可知就診人與醫療機構就醫療服務建立的是民事法律關系,而且具有雙務的合同法律特征。因醫療與人們的健康關系太密切,國家對醫療服務中醫療機構的義務有成文的規范體系,對醫療機構和就診人的義務也有比較明確的規定。所以,對人們正確認識醫療服務是合同法律關系的性質帶來了負面影響,甚至有很多人把醫療服務的行為不認為是合同關系,對醫療糾紛的公平、正確處理也造成了一定的障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旅客乘坐客車時出現自身財產損失誰來負責
2020-11-25行政處罰聽證在報紙上公告多長時間
2020-11-16民法典中禁止結婚的情形有幾種
2021-02-18哪些使用注冊商標行為應限期改正
2021-03-06夫妻欠債協議書怎么寫
2020-11-16訴訟離婚程序怎么走
2021-01-01申請設立商業銀行需要的材料是什么
2021-02-26雇傭算承包關系嗎
2020-12-09中年人離婚協議書該如何書寫
2021-02-05撫恤金需要申請嗎
2020-11-16工程停工買賣合同可否解除
2021-01-18我國繼承人的范圍如何規定
2021-03-03幫別人房產抵押貸款有風險嗎
2020-11-20女職工哺乳期保護
2021-01-08什么情況下勞務派遣單位不能與被派遣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
2021-03-04勞務外包工轉正式工申請怎么寫
2021-01-18導游人士購買保險全方位攻略
2021-03-07意外事故保險的賠付是怎樣的
2020-11-30在辦保險之前開過三高的藥物,會影響理賠嗎
2020-12-07保險到期了可以推遲多久交
2021-03-20